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從瓊瑤于正事件看兩岸智慧財産權保護:在臺灣喪禮音樂也需付錢

2014年04月18日 08:08:00 來源:新華臺灣綜合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作家瓊瑤隔海公開舉報大陸編劇于正抄襲其多部作品,沒有選擇法律途徑,而是直接向廣電總局喊話。瓊瑤的選擇,讓大陸在智慧財産權保護的尷尬局面公開化了。

   這封公開信是以瓊瑤個人名義寫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局長蔡赴朝和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的。

   瓊瑤的訴求,也是要求以行政力量干預此劇播出。原文“不知道兩位領導,可否讓這部抄襲侵權的作品,即時停止播出!我沒有力量打跨海的版權官司,恐怕官司還沒成立,這部戲也播完了!我除了呼救,沒有第二條路!萬一兩位領導另有考慮,無法為我伸張公平正義,我只能默默承受被侵權的痛苦。”(瓊瑤公開信全文)

   這是一起典型的著作權糾紛,瓊瑤為什麼不選擇法律手段而直接用公開信的方式,寄希望於行政力量干預?本文也將以“瓊瑤控訴于正抄襲”事件為引子,來為您梳理兩岸對於智慧財産權保護的現狀。

   大陸:影視劇的智慧財産權保護舉步維艱

   有媒體在評論中分析,傳統版權領域中,剽竊最典型的特徵是原封不動照搬照抄,這一點在編劇行業中卻可以輕易回避。編劇可以通過改變人物名字、作品名字、作品時代、背景或敘事方式等,來模糊剽竊與模倣之間的界限。這也是為何編劇市場中多有剽竊之風,卻很難追究抄襲者責任的原因之一。

   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汪海林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開支援瓊瑤,瓊瑤選擇致信行政管理部門,而非法院,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前走法律途徑不一定十分有效。

   作為第五代編劇,中國電影文學學會理事、國家一級編劇胡月偉説,與他同窗的北京電影學院編劇專業幾十個同學,幾乎每個人都打過官司,有些維權過程確實是曠日持久。

   胡月偉説:“編劇是一個個體,而對方是一個強大的製作公司。從某種程度上説,在中國,編劇依然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

   想要保護編劇權益,依靠“訴前禁令”也是一條途徑。“訴前禁令”規定,只要維權者有足夠的證據並提供一定保證金,法院就可以下達禁令,阻止涉嫌剽竊的作品一切發行渠道。 一旦禁令下來,涉嫌剽竊的影視劇不管事先花了多少錢拍戲,也不管製片方是否知情,都需要法院查明或當事人之間達成和解後才可以繼續播出。剽竊的違法成本變得很高,這不僅讓剽竊行為很難生存,更是大大推動了影視劇産業的繁榮。

   法律學者認為,我國已經將《民訴法》修改後加入了訴前禁令制度,但是很少付諸使用,影視劇當中幾乎沒有先例。

   這也是為何瓊瑤不選擇法律手段而直接採用公開信的最主要原因。

   臺灣:喪禮音樂也需付錢

   “創作是昂貴的,不是你指尖一按滑鼠就能得到……”這是臺灣著作權保護基金會在電視上反覆播放的版權保護廣告。

   為提升智慧財産權保護的行政能力,臺灣于1999年在“經濟部”下設智慧財産局,將專利、商標、著作權、積體電路佈局及商業秘密保護等業務集中運作,提升審查品質與效能,加強産權保護。

   臺灣長期以來對於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十分重視,智慧財産權保護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而且相關的措施亦十分到位,但即使這樣,“麻煩”還是層出不窮。

   在臺灣惹上版權官司不是新聞,告來告去司空見慣,就連羅大佑也被告過侵權。他以往的搭檔、音樂創作人李坤城曾到臺北地檢署控告羅大佑,認為羅在《心肝寶貝》等6首歌曲中侵犯了他的著作權。李坤城的理由是,他曾是羅大佑的專屬歌詞創作者,歌詞版權歸他所有。但羅大佑卻未經他同意多次公開演唱他作詞的歌曲,並授權影視公司製作光碟販售,侵犯了他的著作權。

   但並不是所有涉及侵權的糾紛都可“依法”辦理,有些的確是依法便不合情,“侵權”的判決也有了不能服眾的模糊地帶。比如按死者遺願在告別式上播放指定音樂是不是侵權?臺灣的殯葬業者為此曾經集會抗議“侵權”指控。依臺灣法規條文,喪禮中使用的音樂或歌曲必須依法取得授權,付費使用,否則就是違反著作權法,可直接蒐證提出控告。除了播放音樂,靈堂裏使用唸佛機也涉及侵權,不少殯葬業者已收到法院傳票。但殯葬業者大感不服,他們認為靈堂音樂並非播給大眾聽,如果要為此付費太不盡情理,呼籲音樂著作人別為難他們。

   還有一個法、情難兩全的案件,臺灣的一位大學生為美化自己的論文,便下載了一位著名鳥類攝影家的照片作插圖,論文應校方要求上傳到網路後,被這位攝影家控告侵權,雖然學生敗訴,但很多人卻批評這位攝影家“寡情”。判案法官也無奈表示,案件只能依法辦,希望通過這件“寡情”的案件提醒社會建立保護智慧財産權的觀念,養成習慣避免挨告。

   智慧財産權問題或將成為發展的絆腳石

   智慧財産權保護問題還是需要依靠法律。在如何保護編劇的智慧財産權方面,美國,韓國等影視産業發達的國家已經有了成熟經驗。例如美國等國家的“訴前禁令”即能保護編劇權益。

  雖然我國幾乎但是沒有使用“訴前禁令”的先例,但是據了解,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第一次使用該禁令,是楊絳對一批錢家書信被拍賣提出的申請。最終裁定,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拍賣、預展及宣傳等活動中,不得以公開發表、展覽、複製、發行、資訊網路傳播等方式,實施侵害錢鐘書、楊絳(楊季康)夫婦及女兒錢某的著作權的行為。

   “在智慧財産權保護方面現在有的地方做的不夠好,實際上我們作為中國人拿了人家東西的是應該道歉的。”4月9日,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志在“博鰲夜話3 商業領袖圓桌:把握創新與共贏的新時代”上這樣表示。

   柳傳志認為,中國的智慧財産權保護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中國人確實不懂,也在官司中敗訴過;第二階段,政府部門開始重視這一問題,並建立相關主管部門,但政府對中國企業可能會有所偏袒。到第三階段,發現假如不解決智慧財産權的問題,也許會影響自身的發展。

   同理,哪天于正發現自己的連續劇被人抄襲的時候,是不是才會意識到,保護智慧財産權對於一個編劇的重要性。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臺灣綜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