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大陸學者看服貿協議:衝突中的對立、誤解與偏見

2014年03月28日 15:16:00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期,臺灣社會內部對服貿協議問題的分歧與對立不斷加劇,引發部分激進學生的“佔領”行動,此舉不但使服貿爭議的性質由經濟議題演變為政治議題,而且也導致馬英九當局陷入空前的執政危機中。

  客觀而論,臺灣社會對兩岸服貿協議持不同立場本不奇怪,但部分學生及民眾卻假反服貿之名,行佔領公權力部門等暴衝活動之實,這説明部分民眾在服貿問題上已完全偏離了理性的軌道。這對於臺灣社會未來發展而言,是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訊號。

  對於兩岸服貿協議議題,各方應理性看待,否則將會持續撕裂臺灣社會,甚至陷臺灣社會經濟發展于更大的困境之中。客觀而論,服貿之於臺灣,顯然機遇與挑戰並存,而且利好一面不容忽視。臺灣各方應以更為理性的態度來看待兩岸服貿,並在持續溝通的基礎上形成某種共識,這或許就是一個相對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首先,臺灣內部對兩岸服貿協議要以客觀而非主觀的態度來對待。支援服貿協議的,也要認知到服貿並非萬能靈丹,當然不能解決臺灣經濟發展的所有難題。反對服貿的,既不要過於誇大服貿協議的負面衝擊,更不要憑空捏造事實,歪曲真相,完全從意識形態層次來橫加否定。事實上,臺灣經濟困境之根源並非兩岸開放,而是臺灣內部因素所致。

  其次,兩岸合作在整體上當然對臺灣經濟長遠發展有正面加分效應。大陸作為臺灣經濟發展的最重要腹地,如果臺灣不能與大陸經濟進行有效的整合,則不僅會限制經濟發展空間,更可能會阻礙與世界經濟融合的進程。事實上,包括服貿在內的兩岸經濟協議當然有助於這種整合,特別是為臺灣經濟搶佔大陸市場,奪取更高戰略高地提供重要的奠基效應。

  再次,儘管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相對和緩很多,但兩岸之間的互信基礎仍然嚴重不足。兩岸通過服貿等非敏感領域的合作,將有利於增強兩岸合作的信心,有助於增強兩岸互信的基礎。

  當前,臺灣社會之所以出現反對服貿協議之暴衝行為,其關鍵還在於以下幾個方面:一則是臺灣社會藍綠意識形態之對立情緒仍然比較嚴重,所謂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此種局面始終存在於臺灣社會,隨著選舉日程的逼近更趨嚴重。特別是綠營內部對於國民黨的兩岸開放政策始終持為反對而反對之立場,而非基於臺灣利益增進之角度,這才是臺灣內部的最大困擾之所在。二則是臺灣民間社會對大陸仍然有相當程度的誤解,甚至是帶著意識形態之特定立場來看待兩岸服貿協議,這是導致部分民眾反對服貿的重要原因。三則是臺灣部分民眾缺乏大局觀念。事實上,兩岸合則兩利,鬥而兩敗。服貿協議其實只是兩岸經濟合作中的一個小部分而已,兩岸經濟合作應該更多地從合作利益之角度來對待,而非用政治思維和意識形態視之。 (廈大臺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 陳先才)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東南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