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王偉忠談兩岸“房事”:臺灣不敢動釘子戶

2014年03月05日 16:22:00 來源:新華臺灣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鳳凰網報道,近日,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獨家做客《鳳凰網-非常道》。王偉忠曾經一手企劃了《康熙來了》、《超級星光大道》、《連環炮》等節目,捧紅了大小S、蔡康永、胡瓜、阿雅等藝人。是臺灣知名的節目製作人和經紀人。節目現場,王偉忠稱臺灣媒體競爭激烈,癡迷于用八卦博取收視,許多邪乎的事講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王偉忠出生於臺灣眷村,祖籍北京。1988年才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見到了自己的外婆。對於北京這幾年來的拆遷和改建,王偉忠尤為痛心。他説北京變化太大了,很多東西拆得不光是房子,還有回憶。如果回憶消失了,北京與東京紐約就失去了分別。而臺灣近幾年已經不太敢拆老建築,對於“釘子戶”也不太敢動了。

  臺媒癡迷八卦博收視 邪乎事三天三夜講不完

  臺灣有2300萬人口,400多戶家庭,與上海市規模相當。但卻有八十多個節目供應商,經營一百五十個以上的頻道,共同瓜分一年僅600億的廣告市場。擁擠的市場,造就了競爭手段多樣化和殘酷化。作為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對這種狀況深有感觸。他説激烈的收視競爭讓臺媒現在只做八卦,甚至有些邪乎的事情,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面對近年來內地電視資本充裕創意匱乏的現狀,王偉忠説其實不管是做綜藝還是做戲劇,最重要的就是要用社會和這個土地的脈搏來跳動。他認為《蝸居》和《雙面膠》都與社會本身産生了互動,非常有意思。而主持人方面,王偉忠則看好《非誠勿擾》的孟非,讚賞他的聲音和自在的生活化狀態。

  北京拆遷拆掉了回憶 臺灣不敢動“釘子戶”

  在臺灣民意的普遍要求下,1987年10月15日,臺灣當局宣佈開放臺灣居民到大陸探親,被鄉愁折磨了三十多年的老兵如開閘的洪水涌向大陸,奔向他們刻骨思念的親人。也就是在1988年,王偉忠第一次踏上了北上尋親之路,見到了自己的外婆。許多年過去了,北京在拆建之間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樣貌,王偉忠非常惋惜:“你拆的不光是房子,是回憶。”“太多東西血脈相連,小塊磚頭,一個小洞眼兒,它都是有故事的。”“回憶拆掉了,那就不叫北京了,那還不是叫東京、叫紐約,都一樣了。”

  談及此話題,王偉忠也介紹了臺灣在拆遷方面的政策。他説:“現在很多的建築要拆要建,手續很多,程式很多,要拆一個地方不太容易。”“臺灣對‘釘子戶’不太敢惹。”

  王偉忠在節目中與我們分享了許多生動有趣的私家記憶。講到激動處甚至手舞足蹈,難掩興奮。讓我們充分見識到了這個“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的風采。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新華臺灣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