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張王會”令政治對話提速 兩岸共識成矚目焦點

2014年02月12日 10:35 來源:環球時報綜合 字號:       轉發 列印

\

11日,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右)與來訪的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郁琦(左)會面。

   “這是值得記錄的一天。”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郁琦昨日在南京發出這樣的感慨,他與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歷史性的握手”毫無疑義地成為兩岸數十年交往中又一個“難能可貴”的瞬間。由於這是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第一次正式會面,“具有官方色彩”,一種“重返南京”的懷舊情懷昨日在多家島內媒體的評論中出現,張志軍與王郁琦互稱官職更令島內輿論感到喜悅。對會談本身,雙方在隨後的記者會上不約而同地強調共識,且都把“國臺辦與陸委會建立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放入各自對外展示的成績單。此前被外界猜測許久的“習馬會”議題,王郁琦的説法則是“沒有談”,但“不遺憾”。這一天,個別綠營媒體倣若拿著放大鏡研判大陸在會談的哪些進程中“不尊重臺灣”,還有人勸民進黨為保2016年選戰“不與國共共舞”,以免落入國共聯動的包圍圈。馬英九昨日就“張王會”表態時未提及爭議,他的表述是,會面“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史上意義非凡”。

  王郁琦一行搭乘的班機昨天上午10時35分抵達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啟程前,他在臺北桃園機場對媒體表示,將就平常交流政策與國臺辦溝通,“此行相當不容易,盼圓滿順利”。

  下午2時,張志軍與王郁琦先後步入南京紫金山莊紫金廳,備受矚目的大陸與臺灣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正式會面隨即開始。張志軍在致歡迎辭時説,這是我和鬱琦主委第二次見面,“一回生,兩回熟”,相信今後一定能成為好朋友,為兩岸關係發展出力。他在回顧兩岸關係幾十年跌宕起伏的歷史後表示,“決不能讓兩岸關係再遭折騰,更不能走回頭路”。王郁琦隨後在致辭中向張主任問好,並稱他與張志軍去年在巴厘島短暫會面後4個月內便實現訪陸規劃,“非常難能可貴”,代表兩岸關係進入新篇章。他還表示曾問過陸委會同仁“是否能想像雙方兩岸事務主管握手交談並互稱職銜”,“同仁説,這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事情”。

  臺灣“中央廣播電臺”稱,王郁琦與張志軍在致辭中都提到“九二共識”,前者期望張志軍在可預見的將來能造訪台灣,後者直接回應稱,非常願意在不遠的將來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到臺灣看看。臺灣《中國時報》則用“想像力與決心”總結張王兩人的發言,張志軍稱破解難題需要有點想像力,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應有更大的想像力。王郁琦補充説,不僅需要想像力,還需要決心來落實和正視大家共同關切的問題。

  寒暄過後,雙方開始近3小時的閉門會談。守在紫金廳圍觀“兩岸分治65年來首次主管兩岸事務官方首長會談”(臺灣‘中央社’語)的兩三百名記者都不清楚雙方究竟談了些什麼。17時40分和18時15分,臺灣陸委會與大陸國臺辦分別舉行發佈會,説明會談情況。《環球時報》記者在發佈會現場看到,出席陸委會發佈會的王郁琦面前的名牌上寫著“大陸委員會王主委鬱琦”,他在介紹會談成果時説,陸委會與國臺辦已就建立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達成共識,並稱此溝通機制不會取代海基和海協兩會功能。此消息在國臺辦隨後的發佈會上得以證實。雙方還就完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推動兩岸新聞交流等事宜進行討論並達成共識。【環球時報赴南京特派記者 吳薇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劉暢 李珍 陳一 柳玉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環球時報綜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