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創作中國人及華語劇場獨特作品——訪台灣舞臺劇編導賴聲川

2014年01月17日 08:0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由臺灣舞臺劇編導賴聲川和綜藝電視製作人王偉忠聯合創作的話劇《寶島一村》首次在香港上演。賴聲川在香港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希望從臺灣出發,挖掘中國人日常生活體驗的獨特題材,探索創作中國人及華語劇場的獨特作品。

  2008年,賴聲川與王偉忠合力操刀的話劇《寶島一村》在臺北上演,該劇講述了在國民黨百萬軍隊及家屬撤退到臺灣後,三個家庭三代眷村人的悲歡離合。5年來,《寶島一村》在大陸多個城市巡演,累計巡演場次已超過150場,但此次賴聲川的“表演工作坊”與香港話劇團合作、來香港演出《寶島一村》還是第一次。

  相信香港觀眾會有共鳴

  賴聲川表示,《寶島一村》在兩岸三地的版本除了少數字眼不同,其他幾乎“一模一樣”。對於香港的觀眾能否理解臺灣眷村這段特殊歷史,賴聲川表示“很有信心”,因為之前在大陸演出,觀眾的反應之熱烈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眷村的細節是非常臺灣味道的,是屬於臺灣的一個故事,大陸觀眾的熱情讓我感受到深刻的、血脈相承的聯繫,我們的背景是連在一起的。”

  作為移民社會,香港觀眾應該會對劇中描述的家國情感感同身受,賴聲川説,“香港觀眾應該也非常能體會到顛沛流離的感覺,香港就是近現代中國的大故事裏很重要的一環,演出應該很有共鳴。”

  臺灣現代劇場的創造者

  賴聲川被認為是臺灣戲劇界的代表人物,被譽為“臺灣現代劇場的創造者”。他創建的“表演工作坊”推動了臺灣戲劇界整體創作格局的形成,開創了臺灣戲劇的新時代。他執導了《那一夜,我們説相聲》《暗戀桃花源》等題材風格各異的舞臺劇,但他卻認為自己並沒有一部代表作品可以概括自己的風格,他説:“我有些反對每一部作品要有相同的風格,我在為每一部作品尋找它自己的風格。每一部作品是一個活著的生命,每一個生命必須找到能夠讓它生存下去的架構和形式。”

  賴聲川表示,自己從事話劇創作三十年,到今天並未改初衷,仍在探索創作中國人及華語劇場的獨特作品。因此從一開始就放棄翻譯的劇本和國外的素材,希望從臺灣出發,挖掘中國人日常生活體驗的獨特題材。他笑稱,“表演工作坊”起初是秉著實驗的精神在創作,但到了某個點就不知不覺“成為主流”。他説,骨子裏,他還是那個“在不斷試驗和在尋找新表現方式的一個劇場工作者”。

  投資文化創意 回報不是最重要

  談到兩岸三地的劇場生態及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賴聲川表示,總體上近年來兩岸三地的創意發展並沒有十分精彩,但他也表示這是世界性的問題,“可能社會的物質化和全球化發展到一種程度,世界上早就沒有新鮮的事物,如何去突破過去已有的形式,就成了藝術家的瓶頸。”

  賴聲川表示,如今臺灣和香港的劇場發展都處於比較成熟穩定的狀態,因為起步稍早,慢慢也形成比較健康的生態,即“藝術本身就不該肩負賺錢的責任”,“少數的作品是可以面對市場的,但是多數作品本身沒有這種生存能力,把它放在市場上是殘酷的”。

  賴聲川認為,大陸近年來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産業,但許多人對文化産業的概念並不是很了解,只看到了“産業”二字,於是就變成如何將藝術批量生産。“我們投資文化,有時是得不到具體回報的,但是社會會得到文化創意的深度轉化,這是無價的。”賴聲川説,扶持一些優秀的作品問世,雖市場反應有限,但無形之中對文化事業會有深刻作用,是在推進真正的文化創意。(郭佳)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