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贈臺大熊貓寶寶“圓仔”6日正式見客,吸引近萬人潮,但未如預期般“爆量”。
臺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趙明傑晚間在接受中新社記者詢問時表示,截至下午5時,全天共有9563人次來看“圓仔”。
這一數字,僅是2009年“團團”、“圓圓”首度開放所吸引觀眾的51%,也遠未達到園方所估計的19200人次。
為何出現較大落差?分析起來,原因大致有四:
其一,6日是上班日。儘管天氣晴好,然適逢冬天,又是本週第一個工作日。有人請假,但上班族一般不願或不便請假。數年前“團團”、“圓圓”開始見客時,碰上的是春節長假、農曆大年初一。
其二,學生未放假。臺灣學生正在上課,備戰期末考試,選擇“翹課”來看“圓仔”的為數不多。而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為觀眾之主力軍。
其三,怕擁擠的心理因素。部分民眾想看“圓仔”,但擔心第一天人太多,想押後再擇時參觀。
其四,稀釋效應。“圓仔”超萌,對於其見客,動物園方面規劃了“三部曲”。4日的媒體見面會、5日的感恩晚會暨開展儀式,有數百人到場,臺媒對“圓仔”的報道量亦很大,一定程度上緩解了6日正式開放的壓力。
“還好”、“不錯呀”,臺北市立動物園對“圓仔”首日開放的情況表示滿意。參觀人次未過一萬,並不能説明“圓仔熱”遇冷。事實上,“圓仔”人見人愛,其在臺灣的受歡迎程度,跟“團團”、“圓圓”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6日,記者在臺北市立動物園採訪時,感受到臺灣民眾對“圓仔”的喜愛。有年輕人清晨3點就來“卡位”排隊,隊伍長達數百米,有人跑著小步進場,觀眾用手機、相機猛拍照,面對工作人員再三催促,有民眾的腳像“黏”在地上一樣。那邊廂,商品部裏人擠人,相關“圓仔”商品熱賣,有的商品被一掃而光。
一名4歲的王姓小女孩,下午跟隨大人從高雄趕到臺北市立動物園,她以為閉園、看不到“圓仔”了,一度放聲大哭。所幸園方“網開一面”,她得以搭上“末班車”,破涕為笑。這也是臺灣小粉絲喜歡“圓仔”的一個縮影。
而6日臺媒尤其是電子媒體,繼續滾動報道“圓仔”見客的新聞,借助各種媒介“看見”“圓仔”的臺灣民眾,數量之多難以統計。
來日方長,相信“圓仔熱”會在寶島臺灣持續延燒。隨著假日、寒假的來臨,前往近距離觀看“圓仔”的民眾將大幅增加。(記者 董會峰 葉小剛)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