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圓仔熱”折射兩岸關係風雲變幻

2014年01月04日 13: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資料圖:“圓仔”在玩“新玩具”抱枕。臺北市立動物園 供圖

  作為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的結晶,“圓仔”自2013年7月6日在臺北出生後,持續成為焦點。關愛跨越臺海,媒體的相關報道之多、時間之長、影響範圍之廣,甚為罕見。

  “圓仔熱”的背後,是專家、工作人員的無數辛勞,臺灣民眾對稀有保育動物的喜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折射出兩岸關係的風雲變幻。

  2005年,民進黨在臺執政,當大陸方面宣佈要贈送臺灣同胞一對大熊貓時,臺灣內部尚有不少雜音,有人甚至稱之為“統戰”。經過雙方努力、民間呼籲,大熊貓還是“登臺”了。2008年12月,承載大陸同胞深情厚誼的“團團”、“圓圓”在臺北市立動物園“安家”,轟動一時。那時候,中國國民黨已在臺灣重新執政,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

  5年多來,兩岸關係在和平發展的軌道上闊步前行。雙方各層級互動頻繁,全方位交流熱絡,人員往來呈“加速度”增長。其間,出現了一次又一次或大或小的突破和“第一次”。

  很難想像,沒有兩岸關係的大幅改善,“團團”、“圓圓”會來到寶島,會有“圓仔”的誕生,會産生“圓仔熱”。

  而在“圓仔”出生、成長的過程中,金仕謙及其工作團隊,包括發言人趙明傑、熊貓館館長陳玉燕、研究員張志華等人,全身心投入,度過了一個個難眠之夜。

  金仕謙日前接受中新社駐臺記者專訪時透露,去年七夕,“圓仔”在分離一個多月後,隔著籠子與媽媽見面,其情其景,最令人感動,不少人禁不住流下淚水。而最讓他和同仁揪心的是,“圓仔”出生時曾被媽媽咬傷,只得進入保溫箱療養,保育員戰戰兢兢,連做夢都在擔心。

  關鍵時刻,大陸方面再次提供及時而有力的支援。去年7月,四川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派出熊貓育幼專家魏明和飼養專家董禮來臺,一下飛機他們就趕到臺北市立動物園,行李箱往墻邊一放,沒去原本安排的宿舍入住,而是全天候守在監控室裏,提供專業意見,數日不眠不休。

  本月6日,“圓仔”將和媽媽一起同公眾見面。臺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趙明傑表示,“大熊貓之父”張和民將從四川來臺共襄盛舉,幾年後不排除把“圓仔”的男友也帶來臺灣。

  “潮平兩岸闊”,有理由預期,寶島“圓仔熱”將延續下去。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