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士林夜市有望常駐溫州(圖)

2014年01月03日 08: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士林夜市有望常駐溫州(組圖)

  圖為:臺灣當地小吃“營養湯”。 朱春燕 攝

  圖為:情侶品嘗臺灣美食。 朱春燕 攝

  12月30日,由溫州市臺辦、商務局主辦,臺北士林夜市發展協會、溫州臺海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辦的臺灣最著名的士林夜市小吃開始在溫州為期一週的試運作擺攤。五十個攤位成三排排開,蚵仔煎、蚵仔面線、臺灣擔仔面等士林夜市美食受市民熱捧。溫州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方棟才告訴記者,臺灣士林夜市美食有望常駐溫州。

  士林夜市是臺北最著名,也最平民化的夜市去處,夜市不僅有小吃攤、服飾店、精品店、鞋店、唱片行、運動用品等各種商鋪,商品緊隨著時尚潮流,是臺灣人愛去的地方,也是遊客到臺灣必去的場所。

  記者在夜市現場看到,“搬”到溫州來的“士林夜市”目前只有小吃,五十個展位,四十余種臺灣小吃,簡單搭建的棚子裏面有沁著油光的大腸包小腸,插著吸管的蟹黃大湯包,現煎現賣的蚵仔煎等美食,攤位面前都排起了食客等候的隊伍。

  到了晚上,夜市已經水泄不通,治安警察攔在門口,不僅要憑購買券進入,還要等出來一批,才能進去一批。

  “沒去過臺灣,看著電視上臺灣的美食很好吃,很嚮往,所以聽聞士林夜市來溫州了就來嘗一嘗。”溫州一中學的趙同學和她的朋友們慕名而來。

  到夜市來的情侶也不少,“微博上看到的,一起來感受一下電影中臺灣夜市的氛圍”,剛下班的張小姐拉著他的男朋友一人拿著一串烤秋刀魚,男朋友説“來夜市湊湊熱鬧”。

  對於夜市上引進的臺灣小吃,市民意見褒貶不一。

  去年去過臺灣士林夜市的張先生吃了大腸包小腸後説,“味道還好,不過氛圍是沒法比。”也有市民在看到魚圓、章魚小丸子等溫州常見小吃之後直呼,“説好的臺灣美食呢?”

  為了方便市民區分兩種小吃,溫州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還專門幫助臺灣攤主設立了身份證的置放臺,讓臺灣攤主把身份證展示給溫州市民。

  42歲的臺灣攤主林勝權包攬了八個攤位,他自己守著士林牛排攤位,還有其他的章魚腳、大腸包小腸、棒球魚丸等攤位由聘請的人來賣。林勝權説,自己在廈門也有店舖,“這次能把臺灣美食帶給溫州市民也非常高興。”

  方棟才表示,引進臺灣美食是溫州産業轉型升級中借鑒臺灣服務業發展的一個新舉措。溫州政府非常重視與臺灣的合作,目前已申報國家級海峽兩岸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每個縣市區都設有與臺灣交流合作的特色平臺,如蒼南臺灣農民創業園、樂清對臺經貿合作區等。

  臺北市士林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高啟原表示,今後士林夜市小吃會和溫州小吃有更多的合作,作為臺海活動的參與方,他們在用心地把臺灣正宗美食帶到溫州。(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