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專家為中華傳統教育“把脈支招”

2013年12月17日 0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由中華書局在京舉辦的“首屆兩岸高中教師中華傳統文化特色活動課觀摩研討會”16日在京閉幕。來自兩岸國學界、教育界的教授學者和部分重點高中的校長、教師等,就如何在高中階段融入和落實傳統文化教育展開討論。

  臺灣地區國學教材在大陸使用,“水土”服不服?

  早前,中華書局引進出版了臺灣地區的高中必選課教材——《中華文化基礎教材》,目前近百所大陸中學試用。

  臺灣地區的高中國學教材引進大陸會不會“水土不服”、中華傳統教育課程是否會獲得學生歡迎等問題成為討論的熱點。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董琦校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在試用《中華文化基礎教材》過程中得出心得,認為兩岸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沒有水土不服,而且廣受師生喜歡,尤其是“今人今事”這些欄目將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與當今時代的德高望重的人物緊密聯繫,使師生們耳目一新,感到傳統文化不僅沒有枯澀難懂,而且平易近人。

  臺灣地區教師莊溎芬、易理玉則在觀摩課上現場給大陸的師生們上了傳統文化課,他們的教學細節既豐富細緻,又緊扣傳統文化。在場的大陸老師表示很受啟發,將來會借鑒到授課中。

  國學教育要靠經年積澱

  多年從事兩岸傳統文化教育交流與推廣工作的臺灣地區專家、《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原教材總審定董金裕教授認為,文化的教育、品德的熏陶沒有辦法量化。這幾年國學熱,坦白説是虛熱,必須要靠教育,慢慢累積出效果。“我常講文化的教育,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慢慢去體會,需要累積多年才能逐漸看到成效,需要每個老師一起來努力。”董金裕説。

  莊溎芬認為,兩岸應共同致力於傳統經典的教育,良性競爭、共同合作,一起努力創造經典的輝煌。

  傳統文化教育如何深化?

  黃玉峰説,中華文化傳統教育已經成為一種需求,有好的教材還不夠,關鍵還要有教師,課程,這些都需要我們努力的還很多。

  中華書局副總編輯馮寶志表示,中華文化的傳承有賴於一代代年輕人繼承和弘揚,雖然今天能夠教授與傳承中華文化的老師有限,但堅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未來的課堂上這樣的老師將越來越多。

  今年5月份,國臺辦新聞發言人就中華書局引進改編臺灣高中國學教材一事表示支援。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副主任、九州出版社總編輯張海濤透露,兩岸將共同編寫供全球華人使用的中華傳統文化教材(小學版和初中版),簡繁體同時出,並且不排除其他語言的版本。(記者徐硙)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