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評論:服貿協議審查 越拖越對臺灣不利

2013年11月29日 09:53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日前率團訪台,他表示此行想看臺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尋找兩岸合作機會;若有時間,也會就ECFA後續協議溝通。陳德銘是自由貿易領域的專家,此行訪台對於臺灣自經區與大陸自貿區的接軌具有鋪路作用。值此臺灣經濟艱困之際,陳德銘之訪對臺灣經濟有好處,臺灣民眾應該注意待客之道,切勿動輒揚言要嗆聲。

  前述陳德銘提及,可能會就ECFA後續協議加強與臺灣各界溝通,意味著臺灣“立法院”遲遲未能就《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審查通過,導致此項協議無法及早生效,不僅臺灣各界關注,很多貿易夥伴關心,當然大陸也關切,盼能透過實地訪問與多元溝通,消弭一些不必要的誤解,這是人之常情,也是合理的,但絕非所謂“施壓”。更何況,區域經貿整合的時間已不再在臺灣這邊,臺灣經貿受威脅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在野黨卻一副毫不在乎、仍持續為反對而反對,真是情何以堪!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與韓國日前甫完成雙方FTA第八回合談判,不僅已進入細項産品市場開放的階段,甚至還交換關稅減讓清單。由於韓國是臺灣最大的貿易競爭對手,1990年代雙方貿易總值接近,2012年韓國貿易值已達臺灣的1.87倍。臺韓的經貿差距愈來愈大的原因,在於韓國的全球化與自由化的速度超過臺灣,再加上臺韓簽署雙邊或多邊之經濟合作協議數量懸殊,致使雙方競爭力之差距不斷拉大。如今,韓國又積極與中國大陸洽簽雙邊FTA,並且大力推動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三國的FTA。一旦都達成,韓國將完成全球市場最後一塊拼圖,從此把臺灣遠遠地拋在後面。

  追本溯源而言,臺灣與韓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大陸,臺、韓的出口至大陸的産品有六成的重疊性。其實,近年來韓國産品在沒有FTA的加持之下,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市佔率已有明顯提高,如前所述,一旦韓國與中國大陸簽署FTA,其對中國大陸出口競爭力勢必大增;相對地,臺灣産品出口至大陸就更為不利,這也是馬當局與業界相當憂慮之處。

  尤有甚者,臺灣從一路領先,到現在因為島內因素的遲滯,只能無奈地望著優勢被韓國超越。而ECFA造就了臺灣在大陸可以維持稍許優勢。但ECFA早收清單項目只佔臺灣出口的6%,須待已簽署的服貿協議生效及貨貿協議簽署並生效之後,臺灣才能獲得實惠。但自ECFA簽署並生效以來,3年已過去,ECFA後續應簽署的投資保障、服務貿易、貨品貿易、爭端解決等四項協議,迄今僅于去年完成投保協議之簽署生效,今年6月簽署的服貿協議,尚因“立法院”朝野“立委”意見分歧,何時能審查過關仍在未定之天。中國大陸與韓國的FTA起步雖較ECFA晚,但進度已不輸ECFA,而且採“一次到位”的方式,很可能在2014年完成談判並生效。一旦如此,不但ECFA早收效果會被侵蝕,臺灣其他産品也將面臨更嚴酷的競爭與挑戰。

  總之,服貿協議生效已刻不容緩,在野黨若一再肆意杯葛,必然削弱臺灣的經貿競爭力,將愧對臺灣全民。(海峽導報特約撰述人:潘錫堂)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