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專家盼兩岸“自貿區”對接:可複製可“外溢”

2013年11月28日 13: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眼下兩岸各自的自由貿易區建設正同時推進。28日,在江蘇的“小臺北”昆山舉辦的第三屆兩岸産業合作論壇間,兩岸專家、學者給出了雙方“自貿區”對接模式的關鍵詞:可複製、可産生“溢出效應”。

  “推動深化型、整合型兩岸産業試點,就是透過複製,産生外溢性”,兩岸産業合作論壇共同召集人杜紫軍認為,試點在兩岸合作中扮演關鍵角色,如何擴大試點效應,有賴於雙方在戰略高度上選擇特定産業、特定區域,引導資源投入,加以落實。

  當然,對接雙方“自貿區”並非易事,存在市場整合、法規接軌等問題。臺灣大學經濟係教授陳添枝認為,市場整合、法規接軌涉及市場開放、國民待遇問題,必須在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框架下處理,ECFA的産業合作安排應為此提供法律基礎。而市場整合、法規接軌也應從易到難,從點到面。

  事實上,“對接”問題在今年已不止一次被提到:10月,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表示,望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有機會與臺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相對接;11月,南京的紫金山企業家峰會“共同倡議”中也涉及,開展大陸對臺經濟交流與産業合作先行先試區與臺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的銜接之內容。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高級顧問張曉強表示,目前,大陸有各种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工業園區,正在推進上海自貿試驗區、昆山深化兩岸合作試驗區等的建設,而臺灣的科技園加工出口區、工業區也在快速發展,基隆港、臺北港、臺中港、高雄港、蘇澳港、安平港及桃園空港等“六海一空”自由貿易區建設也在推動。對此,兩岸需要研究拓展在已有合作模式、增加城市試點基礎上,推進以重點園區為平臺、深化産業合作模式。

  杜紫軍在闡釋一些具體做法時提到,兩岸可以共同規劃開發大規模、複雜性系統場域,在同一地區進行深化型、整合型大規模試點,例如,針對醫療保健、運能環保、雲端應用、電動車輛、物流等項目專項優先,新興産業合作項目先行等。(記者 朱曉穎)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