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星雲大師:我的心在佛山開放了

2013年11月07日 13:3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星雲大師:我的心在佛山開放了

  星雲大師墨寶“花開見佛”。

  “這朵花你們看到嗎?看到的人就是我的心花開了。我的心在佛山開放了。”昨日中午,佛山仁壽寺內人潮洶湧,遠道而來的信眾只為能一睹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的真容。昨日,親臨佛山的星雲大師感慨道:“在中國,寺廟、佛像很多,以佛命名的,只有佛山。”

  市長劉悅倫昨日會見了星雲大師,並現場透露去年專門去臺灣佛光山拜訪星雲大師,為仁壽寺擴建“取經”。

  會“師”現場:信眾爭睹大師風采

  昨日上午,仁壽寺內人山人海,不少信眾從各地遠道而來,希望能一睹星雲大師真容。11時30分左右,身穿黃色僧服的星雲大師在一眾僧人的護送下緩慢進入仁壽寺,現場信眾紛紛虔誠地念著:“師傅吉祥!”

  星雲大師緩慢移步至仁壽寺大雄寶殿,在現場進行莊重的禮佛儀式。“我是佛!”星雲大師希望信眾跟著他一起念,信眾念完後,星雲大師笑稱:“這是你們自己説的。”來自潮州的信眾何源稱,覺悟到自己是佛就不會因任何事情産生負面情緒,與人過不去。由於每個人都有佛性,星雲大師希望由信眾自己承認意識到這一點。

  知道星雲大師祖籍揚州,隨後,現場信眾為星雲大師帶來了緩慢悠揚的黃梅調歌曲,以表敬重。

  結緣佛山:劉悅倫赴臺邀請大師來佛山

  莊嚴隆重的禮佛儀式後,佛山市長劉悅倫在仁壽寺會見了星雲大師。星雲大師此次赴廣東行程非常滿,為何會專門遠赴佛山?劉悅倫首先向大家透露了佛山與星雲大師的緣分。“這次星雲大師到佛山訪問是我邀請的,因為去年市委市政府要挖掘佛山的文化,大家覺得佛教是很重要的文化,所以想到對仁壽寺擴建,但這個擴建到底是怎麼樣?大家沒有更好的思路,所以要出去走一走。”

  據悉,去年12月7日,劉悅倫專門到臺灣佛光山拜訪了星雲大師,並與大師交談了40分鐘。“當時我與他講了佛山的得名由來,以及現在佛山佛教場所不足的問題。大師説,佛山因佛得名,因佛結緣,建議佛山把佛文化總結、整理、提升好,建設一個好的佛教場所。”

  劉悅倫説,星雲大師主張佛教走進人間,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這是世人最欣賞的一點。去年的首次見面,劉悅倫就向星雲大師發出到佛山來走走的邀請,希望大師能給佛山如何發揚佛教文化進行指點。

  “星雲大師來廣東,只停三天,很多地方都爭相邀請,我以佛山人民的名義專門給大師發了邀請函,請其來佛山一趟,為佛山仁壽寺題字,沒想到大師對佛山唸唸不忘,真的來了,他説‘我無論再怎麼安排,都要來一趟佛山。’並親自題寫了‘佛山仁壽寺’幾個大字。”劉悅倫説。

  互送禮物:大師題字“花開見佛”

  昨日中午,星雲大師一發言就從佛山切入。“劉市長、明生法師,各位佛山的有緣人,在中國,寺廟、佛像很多,以佛命名的,只有佛山。我到過印度釋迦牟尼弘揚佛法的靈鷲山遺址,但很舊,不見得有佛山的寺廟莊嚴。但當時靈鷲山幾萬人的盛況,到現在我還依稀記得。”

  短暫而愉快的會談後,市長劉悅倫向星雲大師贈送了代表佛山歷史文化的禮物——石灣公仔《歡喜佛》,“因為星雲大師的心願就是給人歡喜,這件石灣公仔《歡喜佛》是由國家級大師劉炳創作的。”明生法師介紹道。

  同時,星雲大師現場贈送了親手為佛山仁壽寺題字後製作而成的牌匾給佛山。令人驚喜的是,其後,星雲大師還現場留下墨寶,揮筆大書“花開見佛”四個大字,贈送給佛山。

  現場花絮

  市民為贈書“搶破頭”

  昨日,仁壽寺現場贈送星雲大師所著的《人間佛教語錄》系列叢書。從早上10時多開始,贈書點已大排“長龍”,13時多,現場“長龍”絲毫沒有減退的意思。記者獲悉,主辦方限定每位市民只能贈送一本書,但不少市民為能集齊一套六本叢書,不斷重復排隊領書。“這位阿姨,你剛才已經拿過了,我認得你。”贈書人員無奈地對一位領書的阿姨説,但阿姨依然堅持未領書,直到成功領到一本書,才心滿意足地走開。

  昨日,仁壽寺內的齋飯也成市民“瘋搶”的對象。中午12時左右,現場便排起領取飯盒的“長龍”,不少市民在仁壽寺內的樹蔭下席地而坐,品嘗齋飯。到了13時多,還不斷有市民詢問有無齋飯。

  南風古灶製作“佛山”陶瓷盼大師簽名

  昨日,一塊長約1.5米尚未燒制的長方形“佛山”陶瓷作品在仁壽寺內備受關注。原來南風古灶特地製作了取材自星雲大師親筆題寫的“佛山”二字筆跡,花了一個星期趕工出來的陶瓷作品。而相關負責人希望星雲大師能在作品上簽名,再送去燒制。“燒制出來後,初步希望能放在仁壽寺內。”

  令人遺憾的是,昨日因時間匆忙,星雲大師無暇在陶瓷作品上簽名。南風古灶相關負責人稱,即使沒有簽名,也會將作品送回南風古灶燒制,再商討下一步將放置在哪。(文/圖 記者鄧柱峰、潘慕英 通訊員曾雅君)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