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寫真:夢裏最憶是長街

2013年10月23日 08: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老街,是充滿太多傳奇的地方。藉由現代觀光旅遊業,紛紛在交錯時空中被喚醒。

  三峽老街、石碇老街、烏來老街、旗山老街、美濃老街……逼仄的馬路,低密的騎樓,店家與行人掩映于老榕樹間。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洞悉一磚一瓦都承載了這些老街不平凡的變遷。

  “古早味”是共性

  上百年曆史的老街,歷來不缺風景。深坑的風景是“臭豆腐一條街”。

  深坑舊稱“簪纓”,相傳是因為深坑地形狹長,形似清朝官員所使用的簪纓而得名。清末臺灣北部山區盜匪橫行,因四面環山如坑的地形保護當地居民免禍。“簪纓”遂改名為“深坑”。

  步入老街,石階、廟宇、水井、騎樓、欄杆、小橋、溪岸、碼頭,滿街飄散著臭豆腐味道,在懷舊古厝間瀰漫。尋“臭”而至的饕客和遊人,如過江之鯽。

  深坑老街豆腐具有獨特的“焦味”,採用傳統的鹽鹵方式,通過木炭燃燒加溫,用慢火固化,近百年味道不變。

  在老字號“六嬸婆”豆腐餐廳,一臉和善的倪老闆告訴記者,這座老宅佇立深坑老街百餘年,子孫已經傳到第四代。倪氏兄弟循“古早”流傳料理手法及制工,有原味與臭味兩種,分為油炸、紅燒、清蒸等數十種吃法。

  如今,正門依然保留著紅磚黛瓦,墻上貼著舊時海報,店內陳設有斑駁的雕花桌椅。後宅枕河,叩門而出,是當年渡船碼頭,搖櫓聲似曾相識。

  相比之下,陳綺貞的一首《九份的咖啡店》,打動的是喜歡小清新的文藝青年。純真模樣一如九份老街給人的感覺,古樸中透著自然。

  九份位於臺北縣瑞芳鎮,早年盛産金礦,以古樸窄巷、陡直石階與茶館美食著稱。窄巷彎彎曲曲,石階高高低低,是九份最具特色的景觀。不少畫家、雕塑家、導演都在這裡找到了創作靈感,就連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神隱少女》中的街道,靈感也取自於九份老街。

  走在窄窄長長的老街,沒有小販的叫賣,沒有喧鬧的音樂,氤氳煙雨裏,配合百年老街氛圍,讓人一窺臺灣的“古早味”。

  “修舊如舊”是共識

  有臺灣學者指,正是這些老街,濃縮了臺灣的成長,從中折射出文化變遷。

  在桃園縣大溪老街,街屋立面牌樓大多采用巴洛克式浮雕山墻,巧妙融入中國龍的圖騰,堪稱歐洲建築和中國古代建築風格的完美合璧。在歷經風雨滄桑後,保持著原有的模樣。早期各式族群進駐大溪發展出多元的信仰文化,多式的宗祠、廟宇林立。

  隨著時光流逝,這些特色建築日漸破損,亟待改建重建。在有識之士的引導下,當地居民于1996年成立“大溪鎮歷史街坊再造協會”,著手展開大溪老城區的保護活動。居民自費改造店家招牌,和平老街共130多戶,大都實現改建。

  從2008年起,新北市政府對深坑老街進行整修。主要內容包括兩旁街屋的“亭仔腳”(騎樓)、街屋屋頂、木構樓板的修護,以及騎樓面扶正、木作門窗、鋪面的修復等。規劃重點在於重現古跡保留及現代生活的融合與共存。

  針對私人的土地及建物部分,市府擬定獎補助辦法,希望以獎勵的方式鼓勵老街的居民踴躍參與整條老街的風貌保存,工程于2012年9月完工,老街再度興起旅遊熱潮。

  臺灣音樂人吳定哲表示,適當懷舊,猶如花看半開、酒飲微醺,能讓現實生活過得更有滋味。

  “期待陸客”是共求

  曾幾何時,老街承載的已不僅僅是歷史印記,或許更多的,是今人匆匆而過的身影。

  週末,來自福建師範大學的大陸交換生鄭啟寧抱怨室友:“你不要告訴我來剝皮寮老街,就是逛街買東西吧?”對此,她的室友保持緘默。

  位於臺北市老松小學校園南側的剝皮寮,一條足以代表艋舺市街歷史特色的老街,昔日商家字號上演著“另版”《清明上河圖》,金夜冷飲、白雪錄影帶、得意假發、高升銀樓等,“戲説臺灣”或“中國民間故事”紛紛在現實生活中重現。

  開放大陸居民赴臺遊5年來,赴臺大陸民眾累計逾620萬人次。蜂擁而至的陸客,成為提升剝皮寮老街購物人氣的主力軍,黃燦燦的鳳梨酥儼然變成“臺灣金磚”,臺灣傳統糕餅業攀上新高峰。據臺方統計,近四年來鳳梨酥産值翻了近17倍,2012年達260億元新台幣。

  就像深坑老街的老字號“馬鈴薯齋”老闆娘滿懷希冀的那樣,“做生意的,都喜歡大陸觀光客,來得越多越好哦。”(記者 冽瑋 陳立宇)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