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關係非國際關係 馬英九表態明確老調透新意

2013年10月12日 10:1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中新網報道,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在10日的講話中強調“兩岸關係非國際關係”。對此,海外華文媒體分析指出,馬英九的講話在老生常談中透露著新意,他對兩岸關係的定位更加明確,也符合“一個中國”框架的內涵,是一種進步的説法。

  香港《明報》指出, 馬英九10日的演講詞中,對兩岸關係的論述是各界關注的重點之一。

  臺灣《旺報》援引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觀點指出,這表示馬英九對兩岸關係的定位更加明確,也符合“一個中國”框架的內涵,是一種進步的説法。

  王建民表示,馬英九在演説中,對兩岸關係的闡述並沒有改變他堅持“一個中國”的一貫立場,反而是更加明確與進步。

  香港中通社援引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趙雨樂觀點指出,馬英九這次的講話,公開將兩岸關係定調為“非國際關係”,是比較罕見。

  他認為,馬英九剩下執政的時間已經不多,而且兩岸的經濟合作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再往下走已避不開政治問題,馬英九的講話一方面既是為將來的“習(近平)馬 (英九)會”鋪路,另一方面,相信也是希望在剩下的時間為兩岸和平做多點事。

  澳門《新華澳報》指出,馬英九的講話,在兩岸關係方面的內容,雖然仍然是老生常談,不過,卻也有著一些新意,其一是一反過去類似講話講兩岸關係部分內容置於較後位置的做法,而是將兩岸關係排在第一序列,亦即是將其施政方針,具體來説就是扭轉當前經濟政治悶局的得力措施,首先寄望于兩岸關係;其二是以“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的現象語言,強調了一個中國原則,並以APEC“習蕭會”,及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臺灣當局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王郁琦互動,來暗示自己對在APEC的場合實現“習馬會”,有著極大的期待。

  臺灣《旺報》援引廈門大學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陳先才觀點指出,過去5年多來兩岸關係的極大進展,無疑為兩岸領導人的會面累積了相當大的民意期待。兩岸問題既複雜又敏感,特別是過去幾年,臺灣方面在兩岸政治談判及軍事互信等領域互動的意願缺乏,無疑使兩岸政治互信的累積有限,這應是“馬習會”能否成行的深層障礙。

  文章還説,然“習馬會”對兩岸和平而言,意義可謂功彪史冊,兩岸都需要累積互信基礎,不斷為“習馬會”創造可能的條件和契機。只要兩岸都能展現誠意,釋放善意,都能以中華民族利益與兩岸和平為重,不斷增強兩岸互動的正能量,“習馬會”自然會水到渠成。

  但《明報》文章指出,兩岸關係已經進入了新時期,也進入了深水區。兩岸政治和解與談判正在摸索中開始,但不可能大躍進,只會更加小心謹慎地推動。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