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大陸旅遊達人“品”臺灣“古早味”

2013年09月27日 09:49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與廈門僅一水之隔,天晴時在廈門環島路甚至用肉眼就可以看到金門。但以前除了電視上的臺灣偶像劇和流行音樂外,一直不知道對岸那些講著相同語言的人是怎麼生活的。”

  在廈門生活了十年的西安籍旅遊“達人”劉煦,曾經認為臺灣非常神秘。2011年6月底,廈門成為第一批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城市後,她開啟了自己的“探秘”臺灣之旅。

  第一次遊臺灣,劉煦看到了曾經在歌裏“聽到”的阿里山、日月潭、鹿港小鎮、澎湖灣,還有“文藝范兒十足”的漁人碼頭……雖然是首訪,但那些熟悉的歌曲讓她對這些地方似曾相識。

  被網友稱為“旅遊達人”的劉煦平時以“柳絮同學”之名在網路上分享她的旅行見聞。常被問起赴臺遊感受的她告訴中新社記者,臺灣的吸引力,不在於生活水準或物質方面,而在於文化。“這種文化包括他們對傳統的尊重,對知識的熱愛,對美食的傳承等。臺灣民眾的溫和善良,濃濃的‘古早味’,足以感染每個到臺灣的人。”

  2013年4月,已當媽媽的劉煦利用産假的最後十天,與丈夫和寶寶一起再遊臺灣。這一次,他們在墾丁騎機車(摩托車),在臺中感受“小清新”,在九份許下心願,在臺北“壓馬路”,在淡水看日落……從南到北,一家人一起在“慢”旅途中感受臺灣之美。

  劉煦説,帶著寶寶旅行有諸多不便,但一路上便利的母嬰設施,如無障礙通道、隨處可見的哺(集)乳室,這些細節都讓她感到週到與溫暖。“入住的民宿和旅店,接待人員一看到我們有寶寶,就主動準備好嬰兒床和嬰兒浴盆;在臺北坐捷運,每一站都有熱情的路人主動上前幫忙……”

  “臺灣的人情和文化並不是寫在樓面上,而是寫在每個人的臉上。”劉煦説,“那是一種純真的人文之美”。

  距離第二次赴臺不滿4個月,今年8月中旬劉煦又迫不及待地展開她的第三次臺灣之旅。這次旅行緣于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北京辦事處舉辦的“達人揪團帶路,臺灣自由行”活動,她成為其中一個美食組的帶隊達人。

  在劉煦看來,臺灣小吃雖冠以“小”字,但它在飲食文化中的作用卻不小,“一種小吃就是一段民俗史,是一種社會文化的傳承”。

  劉煦説,臺灣小吃店中,有一些百年老店,往往是兩代甚至是三代同堂經營,一代傳一代,下一代並不以做餐飲服務業為低下,“相反,還有种家族榮耀在其中。”

  劉煦認為,臺灣美食的好滋味,不僅僅是味覺上的享受,還有這種味道背後的重情、守信、有禮、有節的“古早味”。“在和眾多店家及服務員的交談中,他們那種熱情誠懇、淡定滿足和開心自信深深感染了我。在品鑒舌尖上美味的同時,也能體會到生活之美、人性之美。”

  劉煦説從臺灣的美食中看到了臺灣民眾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在很多製造美食的人眼裏,食客對美食的稱讚遠比賺到的錢更重要。現在許多知名老店仍沿用最傳統的手工製作,雖然低效卻保持了原有的味道,食客也對這些美食充滿眷戀,排一個小時的隊,也許只為喝一杯豆漿、吃一個燒餅。”

  兩年多來,從在大陸“聽”臺灣,到走馬觀花“看”臺灣,再到閒庭信步“品味”臺灣,劉煦説自己越來越喜歡臺灣。“那種古早味,不管是從美食還是從人身上釋放出來,都值得回味。”(記者 陳小願)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中新社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