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汪毅夫贈“閩臺族譜”:願為兩岸交流添磚

2013年09月27日 08:08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我願意為兩岸交流添一片磚!”臺盟中央副主席、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汪毅夫26日在出席第五屆中原根親文化節“南遷先民姓氏族譜展”上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説。

  當日舉辦的“南遷先民姓氏族譜展”,主要依託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藏資源,發動海內外各姓氏宗親組織廣泛收集、科學篩選、集中展示族譜(家譜)史料、實物,並以實物印證固始與閩臺地區無可辯駁的淵源關係,與海內外姓氏宗親懇親聯誼。王毅夫不僅當場捐贈了50本《閩臺族譜彙刊》,還表示願意兩岸交流添磚加瓦。

  汪毅夫説,“在得知閩臺祖地固始要舉辦這樣一個族譜展,我們專程買了這套書送來,希望閩臺與祖地固始的族譜更加豐富、更加完整。”

  在眾多姓氏族譜的展覽現場,海內宗親不僅可以通過族譜了解到固始先民遷徙至閩臺、閩臺後裔遷徙至海外的路線圖,還可以從姓氏遷徙、民族融合、經濟社會發展等多個層面了解根親文化。

  “很早以前,我的祖先就把‘光州固始’這個難忘的故土記憶寫進了家譜,刻進了祠堂,就是告訴後輩不能忘本忘根。”現場一名陳姓宗親代表説。

  祖籍臺南的汪毅夫表示,福建和臺灣在歷史上都經歷了移民開發的歷史階段。“福建的開發主要是以中原移民實現的,那麼臺灣的開發了,主要是以福建的移民實現的,從移民史到開發史的角度來看,我完全認同固始是閩臺祖地的這種説法。”

  文獻記載,臺灣地區100個大姓中,有63個姓氏族譜上標示祖籍在“光州固始”。據估算,全臺灣人中漢族佔98%,其中80%是由福建去臺灣的“河洛郎”。而臺灣的“河洛郎”,是歷史上四次大遷徙中由中原經福建再到臺灣的。

  已經是第三次來到“唐人故里,閩臺祖地”河南固始的汪毅夫最後表示,全國臺聯及其本人願意與河南一起去推動豫閩臺三地的交流與合作,推進固始與閩臺關係走上新臺階。(記者 李貴剛)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