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月餅一吃五十年

2013年09月20日 08:1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真是個寶島,就説月餅,既有本土月餅,大陸各地的月餅也聚于斯土,又通過巧思妙手,變化出新品。有人獨鍾舊款,有人圖個新鮮,還有人味兼兩者。

  我小學時家住員林,當時所吃的月餅,幾乎都是出自臺中或彰化的,包裝土裏土氣,望之不甚顯眼,但手工製作,料實餡美,依稀記得有鳳梨、豆沙、蓮蓉、滷肉的,甜鹹納于一盒。外婆家在嘉義,他們最常吃的月餅,是“新臺灣”製造的,包裝講究,個頭大,料精美,是南臺灣的名産。表哥、表妹們喜歡我家的土月餅,常向外婆提議兩家交換著吃,我們樂於從命,因而也嘗到那個時代的新式月餅。

  年紀漸長,家已搬往臺中,經常侍父北上,眼界隨之而開。此時所食月餅,變成家鄉(注:我籍貫江蘇)口味。臺灣的蘇式月餅最負盛名的,是“採芝齋”,其次有“老大房”等。一般而言,蘇式月餅糖多油重,層層酥皮相迭,葷、素、鹹、甜俱有。我個人偏愛椒鹽、棗泥松仁的口味,至於價昂精緻的“清水玫瑰月餅”,只在中秋夜才能分享。此餅的內餡有糖漬的玫瑰花瓣、松子仁、瓜子仁、橘皮、豬肉等等,入口馥鬱濃香,搭配著上好香片、玫瑰瓜子,茗餅兩臻絕勝。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馬來西亞餐廳”製作的廣式月餅時髦。用鐵盒盛裝,餡有豆沙、棗泥、伍仁金腿、蓮蓉等多種,素餡月餅有全素也有鑲鹹鴨蛋黃的,成為送禮上選。接著,香港“榮華”、“美心”字號紛至,蘇式月餅式微。

  近年來,營養豐富及熱量極高的傳統月餅,對人們的腸胃造成了不可承受之重。於是月餅走起了“文創”路線,出現過“三Q牌”月餅,其餡分別是香菇、綠茶、素蛋黃,象徵著IQ(智商)、EQ(情緒管理)及CQ(領袖氣質),讓人菀爾。大飯店與大餅鋪們競出奇招,從型式到餡料,五花八門,眾味紛呈,像冰淇淋、巧克力、咖啡、魚子醬、黑松露、乾貝、藍莓、夏威夷火山果等,而今已覺不新鮮。還有些奇怪組合簡直無法想像。包裝亦“層”出不窮,有的一枚月餅竟包了17層。

  好在“創意”漸緩,畢竟奇想再多,還是入口實際。當下生活富裕,各式各樣的糕餅點心,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中秋節賞月吃月餅,只能算是應個景兒。所以要爭食這塊大餅,得回到做餅的基本功。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