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電商“會師”合力“淘金”

2013年09月12日 15:0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知道去年淘寶網每人平均支付最高的城市是哪嗎?是臺灣的嘉義,每人平均消費金額近7萬元人民幣!”臺灣網勁科技執行長遊士逸告訴記者,“臺灣商品也不遜色哦,我們在天貓設立的‘東森嚴選’旗艦店才兩個月,光速食麵月銷量就有幾萬包!”

  遊士逸從2006年就開始與淘寶合作,在兩岸電子商務合作領域已耕耘近8年。不過起步時,他覺得障礙重重,除了政策受限多,人民幣支付、物流等方面也存在難題。

  隨著近年來兩岸經貿政策利好不斷釋出,特別是今年6月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為兩岸電子商務合作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機會。根據該協議,臺灣電子商務業者將可在福建省設立合資企業,開展線上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等。

  在遊士逸看來,這樣的政策非常實惠。“福建與臺灣地緣很近,在福建設點後可做跨境電商,解決物流問題,這樣可將物流成本降低到目前的三分之一。”

  業者的嗅覺是最靈敏的,11日至12日在臺灣舉行的第5屆兩岸電子商務産業交流及合作會議上,兩岸電子商務企業代表濟濟一堂,熱議服貿協議簽署後即將出現的蓬勃商機。

  這是兩岸電商産業自服貿協議簽署後首度大“會師”,雙方都派出了重量級的企業代表參加:大陸方面有淘寶、騰訊、支付寶、麥包包、“美麗説”等,臺灣方面則有東森得易購、PChome等。

  據統計,2012年大陸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3萬億元人民幣,佔全球網路零售電子商務交易額的18.5%,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網路零售市場,是臺灣市場規模的8倍。如此巨大的商機,加上地理位置相近以及大陸消費者對臺灣商品接受度高等因素,使得大陸正成為臺灣業者最想進入的目標市場。

  與此同時,臺灣市場的高成熟度也讓大陸業者心動。麥包包董事長葉海峰此次來臺與會,也在尋找與臺灣業者進行合作。他認為,兩岸電商業者之間是競合關係,服貿協議的簽署將原有制約雙方業者合作的障礙掃除,有助於大家共同把市場進一步做大、做強,更好地服務於兩岸的網路購物消費者。

  兩岸電商業者有一個共同的方向,就是開拓國際市場。遊士逸表示,大陸電商平臺“走出去”已是大勢所趨,臺灣業者可以作為大陸電商“走出去”的最佳合作夥伴,兩岸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是一片充滿生機的“藍海”。

  與會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讓兩岸服貿協議儘快生效實施,讓兩岸電商業者的合作規劃能夠早日落實。

  “兩岸同文同種,卻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大樸網創辦人王治全在會上感慨地説,由於兩岸之間特殊的歷史因素,經貿領域的“陌生化”還比較嚴重。當前大好契機展現,臺灣優質商品要通過網路平臺進入大陸市場,最大挑戰在於儘快熟悉大陸市場,因此兩岸業者的交流、合作格外重要。(記者 齊湘輝 陳鍵興)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