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組圖:揭秘蔣介石五個孫子的不同人生際遇

2013年09月04日 08:55 來源:光明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這是蔣經國首次在俄羅斯政治舞臺上公開亮相,公開向遠在中國執政的父親蔣介石宣佈堅決對峙的政治立場。蔣經國的信是寫給奉化溪口的母親毛福梅的:

  “親愛的母親:您把我送到莫斯科已經有十年了,我們分離的時候,您説出了您的願望。您希望我幸福、富有,今天我已經達到了。但是我達到的方式跟您當時説的大不相同,您的兒子已經成了真正富有的人。但這富有既不是田産,也不是銀行的鈔票,而是人類實際生活的知識和解放被壓迫、被剝削人們的辦法。一九三七年您給我的信要我馬上回家,這個要求到今天還沒能實現。但是您的兒子已經開始了新的生活道路,他也永遠不會回來了。也許永遠不會再落入父親——那個笨蛋的手中,去做一個可憐膽小的孩子。……”

  愛倫第一次看到那封信的中譯本,已經是三十歲的成年人了。這樣言詞激烈的信,本可讓愛倫的父親與統治中國國民黨的祖父發生徹底的決裂,甚至可能因為政治觀點的極端對立導致父子的分道揚鑣。然而就在這封絕情信傳到中國不久,愛倫的父親蔣經國竟然與失和多年的祖父蔣介石發生了一次戲劇性的悲歡離合。在蔣介石和蔣經國中間暗中牽線的人,居然是一位共産黨人——當年以哲人的智慧使西安一場劍拔弩張的兵諫得以和平解決的周恩來。周恩來通過共産國際領導人的從中斡旋,最後才讓蔣經國一家順利得到了回國的機會。這樣,在俄國出生的愛倫才得以回到蔣家的故里溪口。

  第二個來軍校鍍金的蔣家子弟

  1945年春天的一個上午,蔣孝武在戰時的山城重慶降生了。

  那一年正是日本即將戰敗的前夕,也是其母蔣方良隨蔣經國從江西贛州來重慶不久。蔣孝武與他哥哥蔣孝文有所不同,他從出生時起就生活在十分優越的政治世家裏。那時蔣經國已回國多年,蔣介石也鋻於國民黨官場的形勢,開始考慮到自己的後事,所以事事都希望讓蔣經國在重慶官場上拋頭露面。1949年蔣孝武隨全家來到陌生的臺灣。

蔣經國一家

  蔣經國一家(左上側兩個是蔣經國與章亞若所生的蔣孝嚴、蔣孝慈兄弟倆,前左為:蔣孝武、前右為蔣孝勇、後排大哥為蔣孝文)

  蔣孝武置身在蔣氏家族的光環裏,有強烈的優越感。無論在臺灣長安東路讀小學,還是後來在士林地區的中學時代,蔣孝武都沒有把時間用在學業上。他和蔣孝文比試的不是彼此的學業成績,而是在如何搞惡作劇般的遊戲進行不懈的較量。到蔣孝武中學畢業前夕,他的學習成績已經滑到全班最低的位置。

  蔣介石一直為這幾個不爭氣的孫子心煩意亂,依孝武的學業觀之,現在讓他投考大學,顯然力不從心。與其那樣趕鴨子上架,倒不如因勢利導,順其自然。孝武小時候喜歡舞槍弄棒,不如去當一個軍人。

  事隔一個月,在中學成績江河日下的蔣孝武,忽然得到意想不到的好機會,來到鳳山軍校報了到。

  蔣孝武入校不到一個月,就因軍事教官的嚴格訓導,發生過一場爭執。教官們對多次違犯紀律的蔣孝武進行批評時,這位蔣家二公子居然當眾給那不識時務的教官以無情的痛責。以後所有教官都長了見識,他們對我行我素的蔣孝武種種違紀劣跡雖看在眼裏,卻再沒有任何人敢當面教訓他了。這樣,蔣孝武就成了鳳山軍校中的特殊學員。他每天睡到太陽老高才起床,到飯廳吃飯時也可以不像普通學員那樣排隊打飯。更有甚者他還要點自己喜歡的飯菜,讓廚師特別為他開小灶。他只聽自己喜歡聽的課程,凡是不喜歡的功課,他隨時可以離開鳳山軍校,開著小轎車去臺北和高雄兜風。

  在蔣介石看來,蔣緯國雖有兒子孝剛,但蔣緯國畢竟不是自己的親生子,故而就把蔣經國的兒子當成自己的後繼人。特別是長孫蔣孝文生病以後,蔣介石把全部希望都寄予在蔣孝武身上。

  蔣經國也感到對不起父親:“孝武當初進鳳山軍校也不過是權宜之計,因為將來如若讓他們在臺灣發展,沒有大學文憑恐怕是不行的。所以我想,最好的辦法還是讓孝武進大學?然後再讓他出國深造……”

  蔣介石聽了這個主意,點了點頭説:“這倒是個好主意,我看,索性就讓孝武到臺灣大學當插班生吧。”這樣,蔣孝武就順利進了臺灣最高學府政治係當了插班生。

  “將軍夢”破滅與商海弄潮

  1948年10月,蔣經國的三子蔣孝勇,出生在動蕩不安的上海。

  那時的蔣家及其國民黨政權已處於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的重重包圍之中,蔣孝勇就是在這種形勢下來到這個世界的。

  蔣孝勇是在臺灣度過童年並長大的。他和兩個兄長不同的,是蔣孝勇雖然也生在政要家庭,但他從小勤奮,好學進取。他從小就有種自強自立的精神,但是儘管如此,蔣孝勇的學業也與兩個哥哥一樣,始終不能成為他所在學校和班級中的佼佼者。後來,當蔣孝勇中學畢業後,蔣介石和蔣經國又商量許久,竟然又打起了讓他進鳳山軍校學習的打算。

  蔣孝勇心裏十分清楚,在他祖父蔣介石的眼裏,鳳山軍校始終是蔣家寄予厚望的地方。因為蔣介石始終認為,蔣家第三代在他百年之後是否能夠繼續其衣缽,關鍵在於是否手中握有兵權。蔣孝勇能否在臺灣政壇發跡,最好也像他當年躋身政治舞臺時一樣,首先從國民黨的軍界幹起。

  蔣孝勇就這樣放棄考大學,直接進入了鳳山軍校。果然不出蔣介石和蔣經國所料,蔣孝勇來軍校後既不開汽車闖禍,也不隨便觸犯校規。他是個精靈懂事的孩子,有一陣子蔣孝勇在鳳山軍校內接受軍事訓練確實刻苦。在有關機械化武器課程的考試中,蔣孝勇也多次獲得高分,名列前茅。就在蔣孝勇正熱衷習練軍事的時候,忽然在一次夜間軍訓時,冒險翻越一條溝塹,他不慎扭傷了腳。

  幾個月之後,蔣孝勇的足疾有所好轉,他也有重回軍校上課的心願,但因為鳳山軍校的課程拉得實在太多,他已經無法趕得上了。

  祖母宋美齡説:“依我看索性就別讓孝勇再回軍校了,他那只受傷的腳好不容易才治好,萬一將來在軍校裏繼續受訓,如果再要扭傷了,又將如何得了呢?”

  因宋美齡和蔣介石一錘定音,不久,腳疾痊癒的蔣孝勇便遵從祖父祖母之命,走進了臺灣大學政治係的課堂。他在政治係教授連戰的指導下,很快成為該係一位活躍學生。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光明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