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媒:面對大陸崛起發展兩岸關係 臺灣勿再恐懼

2013年08月29日 08:5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旺報》8月27日刊載了《從全球競爭角度思考兩岸經貿》一文,文章指出,面對大陸的崛起,臺灣應該將其經營成機會,改變謹小慎微的習氣,加速實現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力爭在全球政經大挪移態勢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文章摘編如下:

  2008年臺灣主政者輪替後,兩岸關係改善。5年來,兩岸經貿往來在19項協議所奠定的基礎上,正逐步朝正常化的方向邁進;但同時由於臺灣的猶疑躊躇,正常化的速度不夠快,許多機會已經一去不返。

  馬英九掌政5年多來,兩岸關係的改善毋庸置疑,但是,如果從全球和兩岸經濟情勢的消長來評量,我們必須説,仍需加快步伐,追趕進度。

  2008年的金融海嘯雖然未根本性地改變以美國為首的全球政經秩序,但是,新興市場分量正不斷加重,而大陸可能發揮的作用更形關鍵。臺灣必須認真思考,在這個全球大挪移的態勢中,要如何自我定位?

  在經歷了30多年快速的成長之後,大陸的經濟成長率的確有下滑,不過,在全球仍然名列前茅。重要的是,大陸對於後續的因應已經胸有成竹。這一股勢頭,臺灣要如何因應?

  因為恐懼猶豫,臺灣已經流失了許多乘勢而起的機會。僅以面板為例,大陸發展數位電視産業,需要大量面板,從2009年開始,一方面向臺灣採購,一方面向臺灣招手,希望臺灣的面板廠,或者去大陸設立生産線,或者讓大陸的品牌電視機廠入股。臺灣兩者都拒絕,結果,大陸廠商與韓國廠商合資,從韓國引進技術,建立自己的生産線,讓臺灣的“兩兆雙星”變成了“兩糟傷心”。這种經驗教訓,我們不能不記取。

  面對大陸的崛起,臺灣可以視之為威脅,也可以經營成機會。馬英九雖然曾經明確表達過,兩岸關係應該機會極大化和威脅極小化,但是,看看過去這些年當局的做法,恐怕離這個原則甚遠。這種謹小慎微的習氣如果不改,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仍將是長久的等待,就更別提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之類的期許了。

  兩岸關係的開展其實是在“補課”,有太長的時間兩岸關係進度落後了,既有的19項協議和服務貿易、貨品貿易及爭端解決機制的協議等等,都只是該補的課程而已。到目前為止,兩岸之間該補的課還未補完,兩岸經貿關係仍需加速!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