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訪台中“彩虹眷村”:一位老兵繪出的“彩虹世界”

2013年08月08日 09:12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訪台中“彩虹眷村”:一位老兵繪出的“彩虹世界”

  像這樣充滿童趣的彩繪在“彩虹眷村”隨處可見。曹恩惠攝

  2009年9月,一位老人拿起畫筆,以地為輔,以墻為畫,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把一座孤寂的眷村勾勒成色彩斑斕的“彩虹世界”。自此,這座位於臺灣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56巷的眷村“馬祖二村”,被人們賦予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彩虹眷村”,每年吸引50萬遊客。

  臺灣眷村,特殊歷史記憶

  眷村,是一種臺灣特有的族群文化與生活區域。1949年,國民黨當局退居臺灣,軍隊及其眷屬渡海至臺,集中住在一個個臨時的村落。他們逐漸落地生根,發展出獨特的眷村文化。

  2008年12月,臺灣著名導演賴聲川執導的《寶島一村》講述的便是眷村生活。曾有人説,眷村裏,每個破破爛爛的門後面都有精彩的故事,都有悲歡離合。眷村也孕育了不少臺灣精英,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著名歌星鄧麗君等都來自眷村。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眷村的孩子長大成人,紛紛遷離,村中的“榮民”(指1949年遷至臺灣的外省籍老兵)也老去凋零,這些簡陋的“臨時住宅”逐漸走下時代的甲板。據統計,目前臺灣現存大大小小的眷村有800余座,主要分佈在臺北、桃園、新竹、臺中、嘉義等地。現存的眷村也因老舊,面臨都市更新改造的命運。

  “彩虹眷村”本名“馬祖二村”,由國民黨陸軍司令部下屬的馬祖防衛司令部于1963年7月興建,主要用來安置在馬祖服務的軍士官眷屬。和其他眷村一樣,“馬祖二村”也掙不脫衰敗大勢。2010年,“馬祖二村”接到了拆除通知,不想,“彩虹爺爺”改變了它的命運。

  “彩虹爺爺”,繪出眷村新生

  “彩虹爺爺”名叫黃永阜,原籍香港九龍,抗戰時期響應當時“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入伍,1949年入臺,落腳在“馬祖二村”。

  2009年9月,時年86歲的黃永阜閒來無事,重拾孩童時畫畫的技藝,開始在自家屋子裏涂塗抹抹。沒過多久,他的畫卷便延伸到了屋外,最後,整個眷村都成了他創作的平臺。村裏的巷道、地面、門楣、窗框都出現了他的作品,色彩鮮艷的花朵、俏皮誇張的動物、外形怪異的卡通人物……絢麗的色彩、多變的線條,讓破落眷村搖身變成了“彩虹世界”。孤身一人的黃永阜,最初畫畫是為了排解寂寞。但“無心插柳柳成蔭”,他多彩的畫筆,使“馬祖二村”煥然一新。“彩虹眷村”、“彩虹爺爺”的名聲不脛而走,很多人專程趕來參觀。

  2010年,臺中市進行都市改造,“馬祖二村”屬於拆除區域。消息傳出,喜愛“馬祖二村”繽紛繪畫的人們,立刻串連起來,要挽留住美麗的“彩虹眷村”。一呼百應,大量陳情信涌入臺中市長的信箱。最終,這座別具特色的眷村被保留下來,成為臺中一個文化景點。

  “彩虹世界”,繽紛日新月異

  每至週末,熙熙攘攘的遊人便涌向“彩虹眷村”。從狹小的通道拾步而入,一個繽紛多彩的“彩虹世界”躍然眼前。

  “彩虹眷村”最熱鬧的地方當屬村口那10多米長的巷道,地面上先以紅色的塗料打底,傳遞出火紅的熱情,上面再用黃色、藍色、白色等線條勾勒出惹人喜愛的小鳥、小猴等造型。主墻壁上則用不同的顏色各自分成區塊,或以白色為背景,或以藍色為幕布,又或以紅黃藍綠拼成的色塊平添亮麗。在不同的區塊上,孩童、各類動物等形象造型各異,奪人眼球。

  “彩虹眷村”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不斷豐富,用日新月異形容也不過分。90歲的黃永阜依舊每天踏著晨曦,出門作畫,時而另有新作,時而修補原畫。他繪畫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增加了“出入平安”、“百年好合”、“金玉滿門,大家財旺”等祝福語;也會“與時俱進”,比如大陸贈送給臺灣的大熊貓“團團”和“圓圓”,也都成為他創作的新角兒。

  一些街頭藝術家也加入進來。遊客們在主墻壁前可能會遇到一位穿著花哨、頭戴“大黃蜂”頭盔的藝人彈著吉他,在這裡賣藝獻唱。遊客可以走上前去,與藝人一起歡唱,或戴著藝人準備好的各式各樣卡通人物的頭盔、假發,與他合影留念。有的遊客還把自己的祝福貼在“彩虹爺爺”家的大門上:“彩虹爺爺,您的創作讓平凡的眷村有了不平凡的色彩”、“請繼續繽紛下去吧”……(曹恩惠 孫立極)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http://www.chinanews.com/tw/2013/08-08/5137059.shtml

原稿件作者:曹恩惠 孫立極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