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大學生結營研習南海課題望推進低敏感領域合作

2013年07月27日 13: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南海研究院副院長康拜英,26日就剛結束的“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專院校青年學生南海科學研習營”接受中新網獨家採訪。她介紹中國南海研究院率大陸青年學生代表團一行19人,7月14日抵達基隆臺灣海洋大學,和臺灣的學者、大學生進行了為期十天的友好交流。

  “海峽兩岸大專院校青年學生南海科學研習營是第二次舉辦,今年第一次在臺灣舉行,主要是以‘授課+參訪’的方式進行。這次臺灣方面將授課安排得非常豐富,10天內安排了19個講座,往往是上午兩堂課,下午兩堂課,內容涉及南海史地、資源開發與保護、南海生物多樣性、兩岸南海政策等多個議題,由臺灣‘中研院’、海洋大學、‘海巡署’、中國南海研究院等多家單位的知名學者和官員親自授課。”

  “頂尖的知名教授,還有經驗豐富的官員,將許多在大陸做研究時沒有掌握的一線資料呈現給我們,這樣的機會非常難得。”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鄧穎穎説。

  “臺灣專家給我們展示的有關海洋資源、地理的圖表和數據非常詳細,有利於我們在海洋法理論方面的寫作。”海南大學法學碩士研究生王虹説。

  講座之餘,營員還參訪了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長榮海事博物館等海洋主題展覽館。兩岸青年一同登上“海巡署”所屬PP-5001號和PP-5050號巡邏船,並與淡水第二海巡隊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

  十天的見聞讓營員收穫頗豐,來自海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王卓説,臺灣漁民普遍注重經濟效益和生態保護的“雙贏”。“他們有節制地開發漁業資源,以保證海産品價格不至過低。有些漂亮的珊瑚礁被保護起來,禁止捕撈,因為他們認為在這裡發展潛水和觀光業,不會比捕魚的收入差。”王卓認為這一點對大陸的海洋開發非常具有借鑒意義。

  “在臺灣不管是學者、學生還是民眾,他們的親海、愛海、護海的意識很強,他們每年都會組織大學生、中小學生去做東沙、南沙巡禮,這些青年人一登上這些島,本身就會增強對海疆的保護意識。”康拜英則看到了對岸在海洋教育方面的可貴之處。

  “兩岸的學者對南海的法理、地理研究一直有交流,我們希望各位有志之士繼續推進兩岸在低敏感領域的合作。”鄧穎穎感慨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