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民進黨“華山論劍” 分歧大 綠營欲尋兩岸政策“秘籍”

2013年07月08日 08:1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7月4日下午,備受各方關注的民進黨首場“華山會議”正式登場。據悉,民進黨預計要在年底前舉辦9場“華山會議”,專門針對其兩岸政策進行討論。因民進黨內派系林立,意見不一,外界也將“華山會議”戲稱為“華山論劍”。在9場研討中,第一場“論劍”很有可能為接下來的幾場會議定下基調,外界也可從中窺探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風向標。

  蘇貞昌力唱獨角戲

  長期以來,民進黨內部在包括兩岸政策等各項議題上歷來都是各吹各號,各唱各調。黨內幾位重量級人物包括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等人就好比金庸武俠小説中的黃藥師、歐陽鋒、洪七公諸人在華山巔峰對決,爭奪武林秘籍及至尊稱號。

  蔡英文因“外訪”而缺席,剛結束香港和深圳之行的謝長廷在蘇貞昌致詞後也藉故先行離席,而其他與會者充其量也只能扮演站腳助威的角色。最終,首場“華山論劍”只剩下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唱獨角戲了。

  獨角戲並不好唱。謝長廷的兩岸論述及登陸之行,在民進黨內仍不斷發酵。“華山論劍”本意是整合黨內各派意見,形成與大陸打交道的共識,但最怕畫虎不成反類犬,不但共識凝聚成空,意見分歧反而引發派系間更大的紛爭。這一方面考驗蘇貞昌的“桶箍”功力,另一方面也著實考驗整個民進黨在兩岸議題上的人心向背。

  有鋻於此,蘇貞昌首先打出團結牌做號召——面對中國大陸,臺灣沒有人是正方、反方,“因為我們同在臺灣,我們都是同一方”。他表示,對大陸政策是臺灣必須共同面對的時代課題,臺灣必須正面迎接、積極因應,“不管喜歡不喜歡,民進黨都有責任和使命,提出更符合臺灣未來利益的兩岸政策”。

  “臺獨”思維依然難破

  表面看,“華山論劍”為民進黨各派系提供了大鳴大放的機會,但其實不管與會者提出什麼建議和主張,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定調權始終掌握在黨主席蘇貞昌手裏。蘇貞昌在“華山論劍”尚未開始便已掌握“九陰真經”及黨機器的“尚方寶劍”,從這個角度來講,“華山論劍”看似熱鬧,但歸根到底不過是蘇貞昌的“臺獨”而已。

  會後,“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鄭文燦轉述蘇貞昌在會中提出的5點看法,包括本次會議就是希望多方對話;民進黨未來要透過“執政”保護臺灣的“主權地位”;“臺灣前途決議文”仍是民進黨的核心思維;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必須跟國民黨有所區隔,且態度應積極、自信;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需要有國際思考。這5點看法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堅持“臺灣前途決議文”的“臺獨”思維及價值,而該文的核心就是“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一邊一國”的“臺獨”論述。

  有島內媒體明言,明年 “七合一”選舉之前,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可能有應景動作,但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突破,仍然是奉行“臺獨”主旨,走其老路。

  政策亂局未見底定

  首度“華山論劍”的一大亮點,是已退黨的前“立委”沈富雄以“民間諍友”身份出席。“沈大炮”直言,先厘清民進黨到底是要成為“運動型的政黨”或是“要執政的政黨”。若想致力“臺獨”,就“繼續扮黑臉”,因為找不到“人民可接受、對岸可忍受、又與國民黨可區隔”的“對中政策”;若想要執政,他不反對民進黨“對中政策”向國民黨靠攏,兩個黨來比執政能力,“讓其他的‘臺獨’黨扮黑臉”。

  蘇貞昌顯然非常想“執政”,他在“論劍”結論中説:“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得其位,難謀其政。”即能夠實現的政策,才是好的政策,民進黨還要透過“執政”才能落實政策主張。但矛盾正在此處,民進黨若還是不肯面對現實,繼續緊抱他們的“臺獨”論述不放,一廂情願希望大陸就這麼原封不動地接受,也就註定了其要繼續“不得其位”了。

  沈富雄一語道破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困境,多年來原地踏步不知自省,事有不遂只會抱怨兩岸交流被國民黨壟斷。“臺獨”核心論述若沒有改變,就算是民進黨舉行多少會議,邀請多少黨內黨外人士進行討論,進行怎樣的兩岸政策調整,都只能是換湯不換藥,對其政策轉型並無實質意義。所以不出大家所料,第一場“華山論劍”,民進黨大陸政策亂局未見底定。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