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真是陰差陽錯到臺灣(圖)

2013年06月27日 13:23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真是陰差陽錯到臺灣(圖)

  圖為郁慕明(右)出席臺兒莊中華文化促進會成立揭牌儀式。高啟民攝

  “心手相連共築中華夢”兩岸和平文化論壇,不久前在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古城舉行,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應邀出席。會議期間,記者專訪了郁慕明。

  記者:您常常感慨説,到臺灣“真是陰差陽錯”,這如何理解?

  郁慕明: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急需生活用品,舉辦國貨博覽會,我父親決定去臺投資,帶我祖母坐飛機去,讓我排行第十一的姐姐、第十五的哥哥和公司職員坐船去。出發前一天,我父親問哥哥,書包整理好沒有?他説沒有,父親説,那你不用去了,換老幺去。就是這樣一句話,我們全家分隔了42年才又相聚。

  我要強調的是,從我上面説的親身經歷,證明兩岸之間早年的空中、海上交通就是直航,而且不用辦什麼簽證,我就可以取代哥哥上船去臺灣,因為這是一國的國內航線!

  我們留在臺灣後20年,我母親才以僑眷身份經香港到臺北會面。我則是1990年回上海,相隔了42年。

  記者:臺兒莊歷史上,明末清初時曾經有“鬱臺花馬”四大富戶,至今還流傳著“鬱半街,花半營”之説。能否介紹一下您家族與臺兒莊的淵源?

  郁慕明:我家的族譜是從曾祖父開始修的。聽我的父親説,我們應該是從山東到上海謀生發展的。郁氏家譜有載“吾郁氏係出黎陽”、“以黎陽天行族人公墓簡稱黎陽族墓”,從一世天行公到五世光發公時,開始以“光懷錫元慕……”等20字為譜名,所以到我已是第九代。2009年到臺兒莊,時任棗莊市長陳偉特別帶我去看郁家碼頭,介紹郁家花園遺址前兩棵已經400年的大樹,還説臺兒莊有很多的鬱姓人,這使我非常驚訝。這兩年我多次與當地郁氏宗親溝通交流,知道了更多有關郁氏的資訊,現在進一步尋根確認中。

  記者:2009年12月,臺兒莊成為大陸第一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您如何評價這個交流基地的作用?您認為就它目前的發展,在兩岸未來邁向和平統一的過程中,是不是有機會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郁慕明:臺兒莊這個首座兩岸交流基地還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在臺灣好像沒有太多報道,應該讓這個交流基地能夠廣為週知,擴大影響。

  記者:您對臺兒莊古城重建有什麼好的建議?

  郁慕明:重建在硬體上面是恢復過去的面貌,另一方面這一段歷史又要讓人們不能忘記,這就必須保留原有的一部分戰爭遺跡,這些遺跡的留存要有一個完善的規劃。對某些特定遊客尤其是年輕人來説,來這裡不只是看看臺兒莊重建以後的面貌,應該針對當年戰爭留下來的遺跡,對他們作一系列感人的旅遊路線的解説。聽説今年已經拍完40集的電視劇,這麼長的電視劇,一定有很多演員,有不少實體布景。拍完以後,應該保留部分實景,陳列道具、服裝,將電視劇裏扮演將軍士兵的演員照片與真人真事的照片對照展出,這就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記錄和展示,可以直接打動人心。

  日本廣島遭遇過原子彈的轟炸,日本不讓年輕人忘記這段歷史,而且憑這段歷史還把自己説成是受害者,到世界各地去廣做宣傳。我們應該讓全世界都知道臺兒莊古城是二戰史上的重要戰場,打過抗日戰爭一場關鍵戰役。

  記者:聽説您現在不只自己經常參訪大陸,最近也多次組織臺灣的年輕學子參訪大陸,請您談談有關組織這些活動的想法和做法,目前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成果?

  郁慕明:去年,我們集合了120名年輕人,分成三線四團到大陸。北線從北京到承德避暑山莊、內蒙古,再到錦州遼沈戰役紀念館,瀋陽“九一八”紀念館、瀋陽故宮、大帥府。騎在馬上,遠眺一望無際、廣大遼闊的錦繡山河,這些來自臺灣的青年朋友都感覺非常震撼。中線是從西安到延安,這條路線是中華歷史和中國共産黨崛起的路線。南線則是從南京、杭州、寧波、上海,是體會國民黨當年的歷史,跟改革開放以後兩岸經濟合作的成果。

  這些年輕人回臺灣後,都寫了心得感想,我們集結編了一本《中華兒女策馬中原——2012文史體驗營紀實》。今年我們還要組織90個年輕人,走北線、南線和西南線,我帶隊走西南線。西南線是從昆明到騰衝,這是抗日遠征軍的路線,那裏當年死了很多將士,有紀念碑、軍人墓。我們要讓臺灣的年輕人了解中國的歷史,認識自己民族的根源。(本報記者 徐錦庚)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