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廈門:奮力當好兩岸交流合作的排頭兵

2013年06月25日 10:53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廈門:奮力當好兩岸交流合作的排頭兵

  廈門國際遊郵輪中心。

  “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剛剛落幕的第五屆海峽論壇得到了臺灣各界人士的熱烈響應,參會總人數達萬人。在本屆論壇上,大陸方面宣佈了31項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必將使更多的臺灣同胞共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

  省委書記尤權希望廈門進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試,繼續當好推動科學發展的排頭兵、促進社會和諧的排頭兵、兩岸交流合作的排頭兵,更好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為推動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先行先試開創先河

  2001年開通的廈金航線,被譽為兩岸民眾往來的“黃金通道”,12年來發展神速:出入境旅客人數首破100萬人次,用了4年8個月時間;第二個100萬人次,用了1年6個多月時間;第三個100萬人次,用了1年4個多月時間;第四個100萬人次,則僅用了不到10個月時間;到2012年底,廈金航線共運送旅客700多萬人次。這些數字充分表明:“小三通”深受兩岸民眾特別是臺胞的歡迎。

  廈金“小三通”直航,是中斷50多年的兩岸海上直航實現的歷史性突破;兩岸“大三通”開啟之後,廈門水到渠成被列為兩岸包機直航點、海上直航口岸、率先實現“大三通”的口岸之一。

  廈金航線只是廈門對臺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一個縮影。廈門在兩岸交流合作中扮演開拓者角色,得益於經濟特區的設立和中央政府賦予歷史重任。1989年,經國務院批准,大陸第一個臺商投資區在廈門海滄成立;隨後,廈門杏林、集美兩個臺商投資區先後誕生。至今,大陸六大國家級臺商投資區,廈門有其三。

  設立臺商投資區之後,廈門充分利用所享有的經濟特區立法權,在大陸率先頒佈施行地方性法規《臺商投資保護條例》,並在大陸第一個成立臺商協會和臺商會館,設立臺商投訴中心,為臺商在廈投資興業、安居樂業創造良好環境。

  據統計,截至目前,廈門累計批准臺資項目近3800多個,合同利用臺資逾百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近80億美元。目前,臺灣百大企業中,在廈門投資的有20余家,臺灣光電企業4巨頭就有3家落戶廈門;在廈臺資企業工業産值佔廈門市工業總産值的四成左右,臺灣已成為廈門利用外資的第二大主要來源地和第二大貿易夥伴。

  在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方面,廈門也擔當了諸多先行探路的重任。廈門市旅遊局局長黃國彬介紹説,福建居民經廈赴金門、澎湖遊分別於2004年、2007年獲准開通;2008年12月獲准率先試點開展在廈暫住一年以上人員赴金門遊;2011年6月成為大陸赴臺遊自由行首批三個試點城市之一。

  兩岸交流合作的廈門先例還有很多,不勝枚舉。諸如2005年8月,中國國民黨臺中市黨部組團訪問廈門,首開國共兩黨基層黨際交流先河;2008年2月,在廈5位臺胞擔任市政協委員,參政議政,首開大陸先河;2008年,臺灣富邦金控入股廈門商業銀行,成為第一家臺資金融機構參股大陸銀行;2010年,廈門獲准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先行試驗一些金融領域重大改革措施……

  綜改試驗全面推進

  廈門市大力推進重大産業平臺建設。啟動總面積156平方公里的兩岸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建設,總體發展規劃、産業準入和優惠目錄報經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辦理,正抓緊徵求國家相關部委意見,47平方公里的核心區概念性規劃正在完善,完成填海造地6.7平方公里,有冷鏈物流,商貿物流,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20多個現代服務業項目有意向入駐。

  兩岸金融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已註冊項目179個、在談項目155個,總投資額超580億元。廈門成為大陸首個建立兩岸跨境人民幣結算清算群的城市,全市有8家銀行獲批開展新台幣兌換業務,兩岸跨境人民幣結算量、新台幣兌換業務量居大陸各城市首位。大陸首家兩岸合資的全牌照證券公司近期有望獲批。

  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總投資55億元的總部大廈動建,廈門航交所、東南國際航運仲裁院、福建電子口岸正式運作,遠海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動建;國際郵輪母港規劃建設進展順利,2012年國際郵輪碼頭旅客吞吐量將近上年的3倍;海滄保稅港區二期封關運作,完成廈漳港口一體化整合。

  兩岸貿易中心一期工程開工建設,總部大廈已揭牌營運,進口大宗商品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大嶝對臺小額商品貿易交易市場免稅攜帶額度從每人每天3000元提高至6000元。

  廈門積極推進先行先試政策落實。目前已有27項涉及土地、財稅、金融、航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試驗具體政策獲批實施。營改增試點、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獲國家批准實施,翔安機場項目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和民航業“十二五”規劃;兩岸金融産業合作得到央行支援;交通部支援廈門航交所與上海航交所共同發佈海峽航運運價指數,成為國內第二個可以發佈航運指數的航交所;公安部授權廈門製作暫住人員赴金門旅遊的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等等。

  交流合作不斷深化

  作為海峽論壇的重要配套活動,第五屆鄭成功文化節從14日起至20日在廈門、臺灣兩地同時舉行,這是首個在臺灣舉辦的海峽論壇項目,並首次由兩岸聯辦。而且,本屆鄭成功文化節首次實現廈門與臺南兩地民間包機直航。這只是廈門市不斷提升對臺交流合作水準的一個縮影。

  廈門市密切對臺經貿合作。積極參與兩岸産業“搭橋”,去年來共批准臺資項目183個,合同和實際利用臺資分別達5.2億美元和3.85億美元。ECFA項下進出口總額大幅增長,今年1-3月對臺進出口同比增長34.4%,成為大陸進出口臺灣水果和臺灣大米的最大口岸。同時推動14家廈門企業赴臺投資。

  兩岸直接往來更加暢通,率先啟動臺胞口岸再次簽注自助受理服務、來廈暫住人員赴金遊和福建居民赴金馬澎個人遊。去年來,大陸居民經廈門赴臺旅遊團組7670個、18.5萬人次,規模持續擴大。

  率先開展海峽兩岸海鐵聯運轉關和“兩岸速遞”業務,廈金海底通信光纜建成開通,實現兩岸“客、貨、郵、通信”直航。對臺各領域交流更加深入,成功保障海峽論壇舉辦,文博會升格為國家級文化展會,國家有關部委和臺灣在廈設立的兩岸辦事機構或對臺專項交流基地達40多個,設立了首批10家海峽兩岸(廈門)交流基地,全市已有34個鎮街實現與臺灣鄉鎮對接。

  因臺而設的廈門經濟特區,成為兩岸交流合作的“排頭兵”。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王蒙徽表示,廈門將加快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積極推進兩岸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示範區、大陸對台貿易中心建設,努力當好兩岸交流合作的“排頭兵”。(記者 林世雄)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