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大陸學者:“一中”共識 兩岸新機

2013年06月24日 09:1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眾所矚目的“習吳會”上,習總書記指出:“大陸和臺灣雖然尚未統一,但同屬一個中國,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國共兩黨理應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共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説:“兩岸各自的法律、體制都實行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個中國框架定位兩岸關係,而不是‘國與國’的關係。”

  這是吳伯雄代表臺灣主政的國民黨在此次會談中首度公開宣示“兩岸都用一個中國框架定位兩岸關係”。“習吳會”形成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政治共識。

  在這個良好開端的基礎上,兩岸何時可以進入政治對話議程,很大程度上仍取決於臺灣方面的態度。在“習吳會”後舉行的記者會上,吳伯雄表示:國民黨很有誠意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但做任何事情都會受到很多的質疑、挑戰、戴帽子。在臺灣有些敏感問題若要談,必須得到民意的支援,目前兩岸間正式開啟政治對話還不具備條件。從吳伯雄的表態可看出,他此行達成“一中框架”的政治共識,雖屬可喜可賀,但指望馬當局在短期內著手推動兩岸政治談判則恐不切實際。

  近來有跡象顯示,由於馬英九連任後施政不斷失分,民調滑至谷底,無形中威脅到國民黨的選情,為挽狂瀾,馬當局可能重新找回兩岸關係這個強項。到底馬英九能不能實現人們的期待,則還要看他是否真正認知到啟動兩岸政治對話對臺灣發展的好處並真心採取強有力的後續行動;還要看其是否能以推動ECFA的魄力和勇氣,調動力量去影響並引導民意;更要看其是否能頂得住各種壓力和責難,為了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與大陸方面共謀振興中華之大業。

  人民的選票就是最精準、最真實的民意。馬英九作為臺灣前途的引路領航人,不僅有責任、有義務,也有權利、有條件,更要有擔當、有魄力,站到歷史潮流的前頭,引領民意,勇開新局。(陳勤浩 清華大學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艷艷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