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新黨主席:兩岸維持現狀對下一代不負責任

2013年06月19日 08:1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

  原標題:“和平是基礎,發展是過程,統一是目的”

  他因父親一句話,陰差陽錯到臺灣,一輩子與臺灣結下不解之緣;他不畏權貴,在國民黨十三全會上慷慨陳辭三分鐘,被列為非主流派,從此遭到李登輝打壓,最後不得不與國民黨分道揚鑣;他從不掩飾自己的政治主張,是臺灣政黨領袖中第一個在公開場合主張兩岸必須和平統一的人;他長期以來奔走于兩岸之間,為兩岸的交流合作與和平發展不辭辛勞;他渴望中國統一強大、渴望中華民族振興的愛國情懷,贏得了大陸民眾的廣泛讚譽和充分尊重。他就是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

  6月8日,“心手相連共築中華夢”兩岸和平文化論壇在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古城舉行,郁慕明應邀出席。會議期間,本報記者對郁慕明主席作了三個多小時的獨家採訪,圍繞海峽兩岸等話題深入交流。在與郁慕明的交談中,記者感受到了一股直衝霄漢的浩然正氣,感受到了兩岸和平統一的強大力量。

  關於郁家歷史:“我是兩岸早年直航的見證人”

  徐錦庚:我了解到一個有趣的背景:您1940年7月19日出生於上海一個富有的藥商家庭,1948年,您父親到臺灣參加一個博覽會,本來是要帶二兒子同行,卻因為臨出門時兒子的書包還未收拾好,教子甚嚴的郁老先生一氣之下改帶小兒子的您赴臺。結果,蔣介石集團隨即敗退臺灣,你們父子只得在臺灣呆了下來,誰知這一呆就到了現在。為此,您常常感慨説,您到臺灣“真是陰差陽錯”。

  是這麼回事嗎?能否介紹一下您的家史?我很好奇,您其他家人現在的情況怎樣?

  郁慕明:我家應該不只是藥商,包括銀行、紡織、電氣等産業的投入都有。祖父和父親都是單傳,所以長輩們抱孫心切,希望多子多孫,沒想到12個姊妹幾乎是排隊出來,我是最小一個,排行第十七。目前還有十一位,上下四代超過180位。

  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急需生活用品,舉辦國貨博覽會,我父親決定去臺投資,帶我祖母坐飛機去,讓我排行第十一的姐姐、第十五的哥哥和公司職員坐船去。出發前一天,我父親問哥哥,書包整理好沒有?他説沒有,父親説,那你不用去了,換老幺去。就是這樣一句話,我們全家分隔了42年才又相聚。

  我要強調的是,從我上面説的親身經歷,證明兩岸之間早年的空中、海上交通就是直航,而且不用辦什麼簽證,我就可以取代哥哥上船去臺灣,因為這是一國的國內航線!

  我們留在臺灣後20年,我母親才以僑眷身份經香港到臺北會面。我則是1990年回上海,相隔了42年。

  徐錦庚:臺兒莊歷史上,明末清初時曾經有“鬱臺花馬”四大富戶。臺兒莊至今還流傳著“鬱半街,花半營”之説。您的祖上也是世居臺兒莊,清代時離開臺兒莊的嗎?自2008年您第一次來臺兒莊拜祭抗日將士、尋根訪祖以後,這是第四次來臺兒莊。您2011年來臺兒莊時題寫的“臺兒莊郁家碼頭”,已被刻成石碑立在郁家碼頭上。能否介紹一下您的家族與臺兒莊的淵源關係?

  郁慕明:我家的族譜是曾祖父開始修的。聽我的父親説,我們應該是從山東到上海來謀生發展的。郁氏家乘有載“吾郁氏係出黎陽”、“以黎陽天行族人公墓簡稱黎陽族墓”,從一世天行公到五世光發公時,開始以“光懷錫元慕……”等二十字為譜名,所以到我已是第九代。2009年到臺兒莊,當時任棗莊市長的陳偉特別帶我去看郁家碼頭,及介紹郁家花園遺址前兩棵已經400年的大樹,還説臺兒莊有很多的鬱姓人。這使我非常驚訝,這兩年也多次與當地郁氏宗親溝通交流,知道了更多有關郁氏的資訊,現正進一步在尋根確認中。

  徐錦庚:我很冒昧地問一個私人問題,我看連戰先生、宋楚瑜先生來大陸時都帶著夫人來,怎麼沒看到您帶夫人來?

  郁慕明:“民族之旅”新黨規劃30位,人數不多,所以都不帶家眷。另外還是因為我太太不能太勞累,較少出外活動。這麼多年來,她難得幾次跟我到大陸參觀訪問。

  關於臺兒莊:“建議在臺兒莊舉辦國共論壇”

  徐錦庚:臺兒莊大戰的歷史評價很高。它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軍隊在抵禦外侮的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場勝仗,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為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此,臺兒莊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同時,它也是日本軍隊自明治維新以來,在正面戰場上的第一次敗仗。

  李宗仁曾回憶説:“臺兒莊捷報傳出後,舉國若狂。京、滬淪陷後,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經此一戰之後,幾成民族復興的新象徵。”周恩來給予了高度評價:“這次戰役,雖然在一個地方,但它的意義卻在影響戰鬥全局、影響全國、影響敵人、影響世界!”請問,在臺灣,包括您本人,是如何評價臺兒莊大戰的?

  郁慕明:臺兒莊一役確實殺了日本軍人的銳氣,讓中國人産生了自信,日本沒那麼可怕,打敗它也是可能的。拼著這股民心士氣,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的美夢,八年堅苦奮戰,牽制住日本軍力,消耗掉日本國力,最後只得無條件投降。日本好戰派喜歡説,日本不是被中國打敗的,是被美國打敗的,但要不是中國付出慘痛代價,挺住最壞的局勢,使日本不僅無法得逞,反而疲態顯現。美國袖手旁觀多少年,珍珠港事件波及到自身,不得不參戰,用兩顆原子彈結束戰爭,多少是享受現成。

  25年前,臺灣把過去的抗戰史列入學校課本,李登輝上臺後去中國化,接著陳水扁8年,犧牲千萬軍民同胞光復臺灣的“臺灣光復節”不見了,還用臺灣只有400年曆史的意識形態教育下一代,自我矮化,莫此為甚;另一方面,“故宮博物院”展示1949年時期自大陸轉運過來的國寶,都是中華民族極具價值的歷史文物,一直被當作是臺灣的驕傲,也是外賓、陸客來臺最紅火的景點。李扁的史觀自相矛盾,可笑至極。二戰後,所有被日本侵略過的國家,都有抗日戰爭紀念館,只有臺灣沒有。現在終於有學者建議,要把“總統府”改成抗日紀念館,忠烈祠也要搬家,因為這些都是日本人留下的日式建築,面向東的設計,其意是面向日本,向日膜拜。新黨強烈支援這個建議,我們必須具有堅定的民族意識。

  徐錦庚:臺兒莊大戰後,國民黨及其政府曾決定“在臺兒莊重建新城”。然而,國民黨及其政府卻始終未能圓這個夢。臺兒莊區政府于1993年建成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所花的3000萬元人民幣經費,相當於半年的財政收入。現在,共産黨的政府圓了國民黨未圓之夢。您對此有何評價?

  郁慕明:非常好!兩岸之間因為戰爭把很多的夢給破壞掉了,還付出了極慘痛的代價,我們要記住教訓,彼此都要放開心胸,共同為大局著想。像現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中國夢”。要圓“中國夢”,不是只有大陸的“中國夢”,還包括臺灣的“中國夢”、全世界的中國人都要共同去圓這個夢。

  我過去在美國演講,曾説“華人”應是外國人稱的,我們稱自己應該是中國人才對。中國現在崛起,領導者的心胸也很開闊,希望把過去的歷史更真實的一面呈現出來。臺兒莊一戰犧牲了很多的國軍將士,但不管是國軍還是共軍,誠如一位臺灣退役將領在北京説的,“今後不要再分什麼‘國軍’、共軍,我們都是中國軍隊。”

  重建臺兒莊的夢想成真,由小看大,只要兩岸一條心,精誠團結,一定能圓中國夢,唯其如此,世界才能有真正的和平!

  徐錦庚:2009年12月,臺兒莊成為大陸第一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您如何評價這個交流基地的作用?您認為就它目前的發展,在兩岸未來邁向和平統一的過程中,是不是有機會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郁慕明:臺兒莊這個首座兩岸交流基地還沒有很好地發揮它的作用,在臺灣好像沒有太多報道,應該要擴大宣揚,如何讓這個交流基地能夠廣為週知,擴大影響。我提個建議:下一次兩岸論壇不如選在臺兒莊開,更有意義。

  徐錦庚:您對臺兒莊古城重建有什麼好的建議?

  郁慕明:重建在硬體上面是恢復過去的面貌,另一方面這一段歷史又要讓人們不能忘記,必然保留原有的一部分戰爭的遺跡,這些遺跡要有一個完善的規劃。對某些特定遊客,尤其是年輕人,來這裡不只是看看臺兒莊重建以後的面貌,應該針對當年戰爭留下來的遺跡,作一系列感人的旅遊路線的解説。聽説今年已經拍完《臺兒莊》40集的影視劇,這麼長的影視劇,一定有很多演員,有一些實景。拍完以後,應該保留部份實景,陳列演員的道具、服裝,將電視劇裏扮演將軍士兵的演員照片與真人真事的照片對照展出,這就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記錄和展示,可以直接打動人心。

  日本廣島遭遇過原子彈的襲擊,日本絕對不會讓年輕人忘記這段歷史,而且憑這段歷史還把自己説成是受害者,到世界各地去廣做宣傳。我們卻很欠缺這方面的宣傳力,應該讓全世界都知道臺兒莊古城是二戰史上的重要戰場,打過一場關鍵戰役。

  關於兩岸關係:“維持現狀是對下一代不負責任”

  徐錦庚:在大陸,我們都知道,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統稱為“泛藍”,而新黨又是其中的“深藍”。新黨1993年成立的時候,氣勢如虹,表現出強勁的生命力,鼎盛時期自己號稱“精神黨員”達到6萬。記得您曾説過,“新黨雖然是小黨,但對於兩岸之間追求和平、追求未來和平統一的部分也是義不容辭。”您還説過,“新黨黨員敢於説出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新黨的存在,是要致力於光‘中’耀‘族’重燃中華民族、炎黃子孫之光芒。”

  但是,新黨後來逐步走向泡沫化,據説目前黨員總數僅有千余人。請問,作為一個泡沫化的政黨,新黨在致力兩岸未來和平統一方面還能夠發揮哪些作用?隨著兩岸關係的進一步深化,新黨是否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郁慕明:新黨不僅是“深藍”,更是“正藍”,因為我們保持中國國民黨的正統理念、民族意識。現在的國民黨變了。不像兩蔣時代的中國國民黨重視血統、道統和法統。李登輝當家後,中國國民黨成了臺灣國民黨。馬英九上臺,多少黨員期待他撥亂反正,依據“國統綱領”,實現國家統一大業。他卻欲振乏力、失去方向,搞個“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政策。既不合憲,又違黨章,只圖個維持現狀,八年任滿交差了事,責任感、使命感何在?

  新黨不能接受馬英九的不統主張,我們明確提出“和平是基礎,發展是過程,統一是目標”的三是立場,兩岸就是“要和要統”,才是向歷史負責、向人民負責的作為!所以我們是“正藍”。

  1993年新黨成立宗旨,並非要搞垮國民黨,而是牽制李登輝的國民黨,令其無法為所欲為,所以在策略上並不要求大家入黨,而是繼續留在國民黨內,否則一旦入新黨而被國民黨開除黨籍,豈非兩敗俱傷。到選舉時候,新黨提出的政見、理念,選民認同支援,投票時投給新黨,給李登輝一些壓力,施政方向就不會偏離太遠。那時黨員兩三萬,投給新黨的票高達140萬票左右,在“立法院”當選21席“立法委員”,也因此,國民黨、民進黨兩黨聯手在“立法院”修法,立個“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舉法規,擠壓當時第三大黨的新黨。目前新黨雖小,但我對新黨還是充滿信心的,只要我們立場不變,目標不變,還是會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有識之士,一起呼群保義,振興中華。

  徐錦庚:5月5日,您在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臺灣政黨的兩岸觀”系列講座演講時説,新黨的兩岸觀就是“要和要統”,希望建設臺灣為非戰之區和平之島;兩岸文明程度有差異,但透過教育,這種差異是可以彌平的;新黨不急統,主張“和平是基礎,發展是過程,統一是目標。”必須有耐心,不必再去反共。您還説,有人説大陸不民主,但大陸十年後的政治接班人,現在就在接受各方檢驗,長達20年才能上臺;民主不是臨時抱佛腳,沒經過歷練就接掌大位拿到權力,只會讓民主品質愈來愈糟。

  應該説,您的這些觀點是很有積極意義的,得到了大陸多數網民的認可,但也遭到了一些網民的激烈攻擊。對此,您是怎麼想的?

  郁慕明:那次演講,我講了一個小時,聽眾問了差不多一個小時,臺灣《旺報》那篇文章登了一部分內容,問題出在大陸媒體轉載的標題上。《旺報》的標題是《中國只有一個兩岸有耐心差異可彌平》,我説的兩岸的文明有差異,是非常中性的,差異是你有你好的一面,我有我好的一面,彼此有差異,有些外在的表像也會差很多,所以,大家要有耐心,差異會彌平的。新黨的兩岸關係就是“要和要統”,非常清楚。而大陸有媒體轉載時卻變成了《兩岸不能急統因雙方文明程度差太多》,結果,這個“差太多”引起了一些大陸網民的強烈不滿,有的罵得非常難聽。當然,我這次演講也遭到臺灣一些網民攻擊,因為他們認為我是急統派。

  我在演講中也説,臺灣不要自我標榜民主,過去民主的成就今天已變成可怕的民粹,我説大陸下一個10年接班梯隊已在那邊鍛鍊,而這些未來接班人在前10年早已在省、巿就位,他們是歷經20年的磨煉,成為黨政領導人。臺灣呢?今天下一任的領導人在哪?都是“急就章”選舉造就的媒體寵兒,能經過什麼樣的磨煉?“急就章”出來的領導人,欠缺長期多面向的磨煉,也就談不上擁有自己的團隊。只有選舉班底,哪來各種領域的班底!這就是民主選舉的“急就章症候群”,選前高民意支援度,選後立刻超低支援率。

  過去“臺獨”的理論基礎是大陸太窮,故臺灣絕不能和大陸統一。現在大陸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個問題不再存在。他們就轉而強調“大陸不民主”,可是臺灣的民主也沒多踏實,每況愈下,再民粹下去,自顧不暇,丟人現眼。再下一步,遲早會説大陸不夠文明,還不如由我先下這個棋,兩岸提早面對,相互影響,彼此要有耐心,差異自可彌平!

  我的話講得這麼透徹,一些網民不了解具體內容,只看個標題,或是跟著樓上就開罵,這是淺碟文化和快餐文化帶來的困擾。解決之道,在於諒解、包容,不要管一些人的説三道四,只求多數人為民族大義,正面、積極把教育辦好,尤其要從家庭教育做起。只要有耐心,兩岸的文明差異可以彌平,這才是我的意思。(待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