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人士談海峽論壇:看進步增了解續親緣學經驗

2013年06月18日 09:21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多年前黃漢中第一次到大陸時,感覺這裡的經濟建設“相對較為落後”。20多年後的今天,在廈門參加第五屆海峽論壇時,他對這裡的經濟發展“感到驚訝”。

  黃漢中來自臺灣南投縣,在當地觀光協會工作。首次參加海峽論壇的他,看到的大陸和“印象中的很不一樣”。

  由於歷史原因,兩岸長時間存在隔閡。大陸在一些臺灣民眾的眼中,成為當年臺灣廣播裏“落後的土地”。

  “以前認為大陸沒有建設,人文方面好像比較落後,但這次在廈門,發現大陸建設得很快。”在黃漢中看來,兩岸本來就是一家人,歷史的問題不能影響兩岸民眾的感情。“現在能這樣交流,大家能共同奮鬥,為未來負責,我們感到前途很有希望。”

  與黃漢中較少“登陸”不同,來自臺灣雲林的中國青年黨主席特助詹惠茹近年經常穿梭于兩岸,而且每年都帶很多不同的團體來大陸參訪。此番第二次參加海峽論壇,詹惠茹帶著農民、教授、工商團體等一同前來。

  “一些臺灣民眾剛開始對大陸不了解,之後透過一點一滴,慢慢了解,然後認同。”詹惠茹説,今年參會的一些臺灣朋友在廈門“走走看看”後,稱“這裡相當有文化,以後一定還要來,而且要把全家人帶來。”

  詹惠茹表示,就像大陸同胞很希望吃到臺灣的水果,臺農就把農産品推廣到大陸來一樣,臺灣人在大陸發現好的東西也會帶回臺灣,這是一種好的交流。

  “不同的交流會取得不同的成果”,詹惠茹説,七月她還要組團帶臺灣青年創業者去浙江交流,了解當地的政策和經濟發展,讓臺灣青年人找到創業契機。

  基隆市惠安同鄉會常務理事郭英常是首次參加海峽論壇,他認為,這樣的活動“非常熱鬧”、“很有意義”。他在參與了“兩岸同名村續緣”活動後表示,“海峽兩岸都有同一個地方取同樣的名字,感覺很好、很親切。”在郭英常看來,臺灣一些鄉鎮延續大陸的名字,“就是懷念故鄉”。

  臺灣《國語日報》社長馮季眉本次專程來向大陸同行取經。她的報紙是臺灣唯一的教育專業報,受眾為在校中小學生及家長、老師。她表示,在海峽論壇上可以與大陸的少兒報紙在教育方面多作一些交流,把經驗向大家分享。

  馮季眉17日參加了“閩臺報業高層座談會”。她表示,這是她首次看到閩臺報業一起在轉型、創新方面提出很多好的案例,有很多值得大家互相學習的地方。

  同為媒體老總的陳國祥是臺灣中央社董事長,首次參加海峽論壇的他,除了與兩岸同行就“新媒體時代”中傳統媒體面臨的問題等進行交流外,還對論壇的其他活動頗有了解。

  對已辦過五屆的海峽論壇,陳國祥認為,“論壇一次比一次拓展它的面向,越來越多的層次,越來越觸及到臺灣各個層面和內容,效益越來越宏大,是值得肯定的。”(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