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民意代表談慈善公信力:公開透明到位情況下去做

2013年06月16日 08: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岸公益論壇15日在廈門舉行,臺灣民意代表陳碧涵女士談及慈善機構公信力問題時指出,希望讓每一個慈善力量“真的在公開透明到位的情況下做”。

  海峽論壇于本屆首度舉辦兩岸公益論壇。當天,來自兩岸各界的公益領域人士進行交流切磋、分享經驗。

  作為現任臺灣民意代表的陳碧涵在論壇短暫休息期間,被多名記者圍住採訪。

  在陳碧涵看來,做公益事業,持續性很重要的,不能是“臨時的”或“基於激情就去做了”。她認為,如果沒有考慮到後續需求的話,會造成更多的資源浪費。

  陳碧涵向記者介紹了臺灣公益事業的發展情況。她認為在公益事業方面,“臺灣在某種程度上説是有經驗的,而這种經驗裏,優勢在於它的系統性、計劃性,還有就是政府和企業是有些搭配的。”

  她舉例説,臺灣有鼓勵企業稅收免稅的配套制度。“所以當有什麼需求的時候,每個人的力量會做最好的平均值,什麼時候誰會去介入,這些東西其實不需要開會討論,每個人都會知道自己是在什麼時間點要進去,什麼人是先期部隊,這已經有個默契。”

  在陳碧涵看來,應該把社會的力量和社會的所有愛心同步在一起,因為經濟的強大,最後是要為了滿足民眾的生活幸福感,幸福感來自每個人都有顆愛心,可是這個愛心如果沒有好好的發展它,其實是相當的可惜。

  陳碧涵説,希望這樣的論壇能夠不斷地發展下去,因為每一個階段到每一個程度,社會經濟會有不同變化,在不同變化的時候我們有一些應該需要相應的經驗來共同討論。

  陳碧涵以小額捐款舉例,她認為小額捐款是給很多民眾表達他們參與社會、共同建構社會的一個力量。如果每個人都有這種覺悟的話,不管是1塊錢2塊錢,或者它是一個力量、一個行動,都會使我們覺得整個中國的強大是讓大家不可忽視的。

  談及時下熱門的慈善組織公信力問題,陳碧涵指出,臺灣也討論過這個問題。比如説,當民眾在募款的時候,募款上面説這個是全額捐助的話,可事實上有時候會看到有些人不一定是全額捐助。他説他會慢慢的給,這可能和社會的期待有些不同,所以説系統化、制度化很重要,我們希望把這每一個力量真的在公開透明到位的情況去做。在做公益的時候,這個部分要同時去建構它。

  陳碧涵指出,每個人都會在意自己的愛心是不是有真的有被發揮?她説,在臺灣,民眾在呼籲之前,大部分單位都要取信大家。比如説你的錢會捐到哪,他會把這個去向跟使用情況回饋給捐款單位或人,這個是都有的。

  她舉例説,臺灣之前對日本311大地震賑災時候,也有民眾在詢問,會有這樣的自覺性,關心這些捐款是不是到位。這種情況下,相關單位會出來回應,讓民眾了解實情。她認為必須要有一個很清楚的制度,把每個款項、每個“力量”的流動,跟社會交待。她強調,“這種推動在制度層面上要同步”。

  在賑災方面,對於記者關於兩岸是否通過互派志願者等機制幫助救災的問詢,陳碧涵表示,能用民間的力量更好,很多事情不一定要有關部門直接指導,因為民間能量更大、更有彈性。

  陳碧涵認為,根據目前兩岸的經驗,只要一有事情,民間早就走到臺前面,這種機制其實已經有了,因為我們大家,同根同種的民族性感情,如果在民間上做的相當棒,政府就應該樂觀其成,而且是應多鼓勵。(記者 吉翔)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