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泉州:敞開大門吸引臺資“回家”

2013年06月13日 15:14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總部位於晉江的中國美旗控股集團、淮礦現代物流有限責任公司近日與平安銀行簽訂涉及300億元的銀企合作協議,三方將緊密合作,以美旗控股旗下海西美旗城為平臺,共同構建新的大宗商品流通體系。

  由臺資主導運作的海西美旗城項目總投資25億美元,首期將於年內運營,設4000個交易席位,為大型工程項目提供一站式建材及設備配送服務。

  三方聯手強力推動美旗城啟航,是泉州對臺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又一個成功案例。

  泉州市委書記黃少萍説:“在新時期,作為臺胞主要祖籍地,泉州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敞開大門,暢通渠道,吸引臺胞‘回家’創業。”

  有力運作,打造泉州臺資聚集區

  泉州與臺灣隔海相望,臺灣45%的漢族同胞、約900萬人祖籍泉州。改革開放以來,到泉州探親投資的臺胞絡繹不絕。

  湄洲灣南岸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建設和全面投産,使新興的泉港區成為全國九大煉化基地之一,引起臺灣石化同行的高度關注。

  臺灣石化界權威人士周新懷説,泉港煉化基地與臺灣僅一水之隔,肖厝港又是大陸首批對臺直航港口之一,而且口岸園區配套完善,“海鐵聯運”無縫對接,完全具備承接臺灣石化産業轉移的能力。他的話,代表了臺灣石化界對泉港的普遍看法。截至目前,已有30多個帶動性強的臺資項目落戶泉港,投資總額超過3億美元。

  海西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泉州正以更高的起點、更大的平臺,全方位開展對臺經貿合作。

  在石獅,每年一度的海峽兩岸服裝紡織博覽會,已成功連辦16屆。這個臺灣紡拓會參與主辦的盛會,每年都吸引臺灣上百家知名紡織服裝企業參會,臺灣館展位逐年增加;

  在晉江,美旗集團不僅要打造美旗城成為海西物流航母,還投資5億多美元,興建晶藍光電項目;由臺灣“華航”參股建設的晉江太古勢必銳複合材料項目全面建成並投入運營;

  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南安,在泉州(南安)光電資訊産業基地專門開闢了臺商創業園,推出一系列推動光電産業發展的財稅、土地和人才政策。2009年6月30日,泉臺光電技術研發中心正式入駐該基地;

  位於安溪龍門的旺旺食品公司經過多次增資擴建,已成為臺企旺旺集團在海西最大的生産基地;在瓷都德化,千年的陶瓷文化,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臺商前來,他們大多從事陶瓷文化創意産業。臺灣聯宏科技的邱文星博士就是其中之一。他説,當地政府為臺商提供優質的服務,讓臺商感到溫暖。

  泉州臺商投資區涵蓋原惠安南部張坂、洛陽、東園、百崎4個鄉鎮200多平方公里,集國家級臺商投資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主園區于一體,對臺資高新企業入駐有多項政策扶持的優勢。3月25日,5個臺資項目同時簽約落戶這裡,成為兩岸業界矚目的熱點。目前,還有睿明等2個光電項目、巨星等4個遊艇項目正在洽談。

  創新機制,打造引進臺資的“泉州模式”

  處在對臺前沿的惠安目前臺資企業已達100多家。“創新是惠安對臺招商引資的靈魂。”惠安縣長洪于權説。

  由民營企業投資基礎設施、臺資企業協會負責招商、臺商創業基地負責開發建設,是惠安招商引資的一大創舉。惠安黃塘臺商創業基地就在市縣兩級政府統籌規劃和支援下,由民營企業汾陽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直接進行投資、建設與管理,並與泉州臺資企業協會合作,通過“以臺引臺”方式,吸收臺商投資興業。基地目前已入駐臺資企業50多家,累計合同利用外資逾3億美元。

  惠安綠谷臺商高科技産業基地開創了大陸臺資企業協會創辦臺商工業園區的先河。基地由惠安縣政府和泉州臺資企業協會合作開發建設,實行“5+4”開發體制,即政府負責總規審批、項目審批、外部配套、徵地拆遷、行政服務,綠谷公司負責總規設計、招商引資、內部配套、基地管理。目前,基地已入駐臺企10多家,主要為高新技術企業。

  作為後起之秀,泉州臺商投資區正式掛牌運作後,先後在臺北、高雄設立了服務處,與臺灣電電公會建立了密切聯繫機制,與臺灣南部科技園區建立了“姐妹園區”,與臺南市工業會商定互設辦事處,並開展委託招商工作,簽約了投資額達數十億美元的投資項目。投資區黨工委書記吳漢宗告訴記者,該區已和臺灣當地企業簽署委託招商協議,在宣傳推廣、資訊互通等多個領域建立合作,達到以企招商、以商招商、以産業鏈招商、深化産業合作的目的。

  各種靈活的招商引資機制,讓臺資忍不住“回家”,越來越喜歡“回家”,“回家”的步伐越來越快。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