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崑曲跨界混搭動漫 臺灣夫妻檔甘當崑曲義工

2013年06月11日 08:38 來源:中新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這部3D動漫積蓄了我十幾年來的力量,在這之前,我已經很久沒有原創作品了。”在自己的工作室內林政德正與公司同仁一道為大型崑曲動漫《粉墨寶貝》忙碌著。

  放下手頭的工作,林政德感慨萬千地説,有著600年曆史的“中國百戲之祖”崑曲在今天遠不如京劇、越劇、黃梅戲被人熟知和接受,其原因就是其跟不上社會發展的節奏。“我們正在做的就是借用現代感的動漫表達形式巧妙地融合傳統戲曲文化,進而弘揚國粹文化之崑曲。”

  林政德18歲拜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為師,成名作《YOUNG GUNS》(青春戰士)在臺灣漫畫市場突破百萬冊銷量,至今系列銷量仍維持第一。2000年,繪製獲得金庸先生授權的漫畫版《鹿鼎記》,在大陸引起普遍關注。2011年底,林政德來到昆山,創立昆山合谷數位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從漫畫到動漫的全新轉型。

  林政德筆下的崑曲動漫《粉墨寶貝》講述的是“小昆班”的故事。“粉粉”和“墨墨”是其中的主角,以孩子易於接受的情節,逐步融入崑曲藝術,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崑曲,繼而喜歡上崑曲。

  在2012年法國戛納秋季動漫節上,《粉墨寶貝》3分鐘3D動畫樣片一經播出,獲得好評如潮。而在2013年杭州國際動漫節上,該片海報被放置在中國動漫産業“未來”的篇章中。

  為了讓動漫作品中的崑曲藝術真實生動化,林政德開始了解更多的細節,他翻閱過大量有關崑曲介紹的書籍和資料,還無數次拜訪江蘇省昆劇院和上海昆劇團。漸漸,劇團的領導和演員們都紛紛被這位癡迷崑曲藝術推廣的臺灣漫畫家所感動,稱他為“崑曲義工”,但凡有大型的演出,都會主動邀請他觀看,甚至後臺也向他開放,讓他抓拍每一個瞬間。

  “動漫裏一分鐘的唱詞,我們請專業崑曲演員前後配了七個半鐘頭。”林政德感慨製作的艱難。“僅這3分鐘的樣片,就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估計全部動漫製作完成的話,每一分鐘的成本至少在兩萬元人民幣以上。”

  動漫是一個燒錢的行業。面對巨大的成本,林政德的太太、合谷公司總經理朱娜就肩負起另外一個重要的角色──行銷。朱娜坦言,自己的公司並不大,而為了要做好這樣一部動漫,其製作成本的壓力確實很大。但如果要從政府獲得獎金的支援,週期太久。所以,向市場要效益,推出可以迅速上市的衍生品,就成了不二選擇。

  “最開始找合作夥伴、找銷路十分困難,因為沒有名氣。而現在每天都可以接到很多電話,都是表示要與我們洽談合作的,這説明我們的産品漸漸得到了認可。”身穿一身民族風情服飾的朱娜頗有些自豪,“丈夫在跟我聊人物造型或劇情設計的時候,我常常‘開小差’,以至於後面就完全不知道他在説些什麼,因為我的思維已經轉換到如何把這些轉變為衍生品上。”

  學工藝美術設計出身的朱娜將林政德所創作的動漫人物原型轉變為玩偶、T恤、手機殼……,如今《粉墨寶貝》數百種衍生産品正逐步完善成産業鏈,未來還將準備將“粉粉”和“墨墨”打造成獨具文化特色的“中國式芭比”。

  “《粉墨寶貝》前期籌備工作已經就緒,但是因為動漫本身的精雕細琢和3D製作産生的高昂成本,最近我們在加快融資,爭取讓這部體現昆山文化精髓的動漫早日與大家見面。”朱娜説。

  談及創作最深的體會,林政德説,崑曲藝術的魅力是令人震撼的。其實兩岸在文化認同上從來就是“統一”而非分裂的,未來《粉墨寶貝》要做的就是讓兩岸這股無形的“統一共識”,變成有形的“統一行動”,共同將對中華文化的驕傲,轉變成為具體的發揚推廣力量!(記者 吳瞳崔佳明)

點擊更多新 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