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學人臺北對談中華文化之傳承與創新

2013年05月30日 08:08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共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一行29日下午到訪位於臺北市陽明山上的中國文化大學,與兩岸學人共話中華文化之傳承與創新。

  李鴻忠在這場兩岸歷史文化沙龍上談中華文化時指出,中華文化至今仍保持旺盛生命力,是因為它所走的是一條包容創新的路,傳承與創新並行不悖。中華文化以漢文化為主幹,兼收並蓄了異域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吐故納新、與時俱進,適應世界的變化。而天人合一的理念、漢字、和多民族文化融合等因素,又成為中華文化所獨具的原點優勢、載體優勢和傳承路線優勢。

  中國文化大學董事長張鏡湖指出,中國人要引領21世紀,不僅要發展經濟,更要在文化上有領導有創新,兩岸應攜手讓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發光發熱。

  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主任桂齊遜回應李鴻忠的觀點表示,中華文化傳承過程中,融合使其力量越來越強大,海峽兩岸中華民族血統也在不斷擴充。儒家文化包容、與時俱進的特點使中華文化隨時能夠吸收時代的養分,至今仍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

  湖北省著名作家熊召政説,文化在哪,時代的引領就在哪,文化散發著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們前來。“我們只要掌握住文化的主導權,就會擁有引領力。”他表示,中華民族五千年延綿不絕,依靠的是對文化的堅守。兩岸的學人們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耐得住寂寞,才能從文化中領悟,薪火相傳,凝聚中華文化傳承的力量。

  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馮天瑜指出,中華文化要繼承和發揚傳統,也要放眼世界。今天,面對一個紛繁萬千的新世界,中國人更要在立足、發揚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在新的起點上創造一個更高水準的中華新文化。

  臺灣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總結發言説,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果説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中國人要給世界什麼?除了做代工,做最大的經濟體和最大的消費市場,我們能為未來的世界奉獻什麼樣的文明?

  他説,中華文化在臺灣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美學,這是文化創新的結果。臺灣的傳統藝術不斷創新,更貼近現代生活,易於為年輕人所接受。希望臺灣對中華文化的創新,能夠成為大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共同對未來的文明有所貢獻。

  李鴻忠和與會兩岸學每人平均表示,希望能夠加強鄂臺兩地的文化交流、院校交流,共同努力創造更加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記者路梅)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