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林毅夫談回鄉臺灣之路:總有一天我會回去的

2013年05月23日 13:57 來源:廈門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林毅夫,出生地臺灣宜蘭,籍貫福建漳州,原名林正義(到大陸後改名),原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獲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8年2月,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

  【人物原聲】

  當我離開時,我的妻子兒女都在臺灣,那時候我想可能這輩子不一定會再見面,我跟我的妻子講她説不定要學習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後來四年不到我們就見面了。

  未來幾年,在漳州,在廈門,在海西這個地方,會像過去那樣快速發展,不斷爬産業升級的臺階,實現像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

  【花絮】

  《臺海》雜誌“挺好的”

  “挺好的!”當林毅夫拿到《臺海》雜誌時不禁稱讚道。他手上的《臺海》的封面剛好是深具臺灣民俗特色的平溪天燈節的畫面,寫著“臺灣高飛”的天燈深深吸引了林毅夫。當林毅夫得知《臺海》已經進入了臺灣所有的縣市,就連馬英九、連戰、吳伯雄都有這本雜誌時,表示“大陸辦的雜誌能進臺灣的比較少,《臺海》能到臺灣發行很不錯。希望《臺海》越辦越好,加強兩岸之間的相互了解非常關鍵。”

  (文/本報記者 年月 《臺海》雜誌 甘麗紅)

  挂著溫和而堅定的笑容,昨日傍晚,前世行副行長、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回到祖籍地漳州,彼時,漳州雨過天晴。

  一個小時前,這位最被國內主流接受又最被世界接受的中國經濟學家,安靜地坐在動車上,目不轉睛地望著窗外的閩南風光,他不由得發出了“進步太快”的感慨。

  此行,他除了到閩南師大、廈大演講外,其中一個重要行程,就是回祖地平和安厚看看。1979年,他從金門游過來後就再也回不去臺灣了,但他説回平和也一樣,那兒和臺灣宜蘭的景象相似。

  當一路陪他回鄉的閩南師大黨委書記林曉峰先生在動車上向他介紹本報及旗下臺海雜誌後,輕易不接受媒體採訪的林毅夫欣然答應本報專訪:“好的,我們聊聊。”

  不管聊臺灣,還是聊海西,三句話不離本行,林毅夫聊著聊著,又奔向了經濟。

  談兩岸經濟 只要是貿易都是雙贏的

  記者:您説過“不管身在大陸、美國、世界任何角落,我想的都是臺灣的事”,如今,臺灣經濟如馬英九的民調一樣長期低迷,如何提振臺灣經濟,您對這位校友有何建議?

  林毅夫:全球經濟發展主要體現在大陸經濟的發展,大陸市場這麼大,經濟能進一步沿著ECFA的方向,成為兩岸經濟自由貿易區,成為兩岸的共同市場。先從經濟的整合,再進一步從政治的對話,把兩岸的隔閡進一步消除,對臺灣的經濟會有比較大的幫助,對大陸的經濟也是好的。

  記者:對於兩岸經濟交流,普遍認為是以大陸讓利為前提的,您能否建議在哪些領域合作兩岸能真正獲得雙贏?

  林毅夫:現在確實是大陸有點讓利,但到最後是兩岸雙贏的。因為大陸經濟比較大,能開放的地方比較多,而臺灣經濟比較小,調整的時間需要更長一點。我相信兩岸之間的貿易往來,經濟的進一步整合,對大陸臺灣都是有利的。

  記者:在兩岸經濟交流中,離臺灣最近的海西地區如何把握機遇,提升競爭力?

  林毅夫:兩岸經濟有很多互補,臺灣的經濟發展總體來講比福建要稍快一點,而我們這邊也有很多優勢。比如,漳州從臺灣吸引了農業花卉水果産業;泉州晉江從臺灣引進了不少勞動密集的加工業。我相信,未來幾年,在漳州,在廈門,在海西這個地方,會不斷爬産業升級的臺階,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

  談回鄉之路 總有一天我會回去的

  記者:“是否讓林毅夫回臺灣”最近又成為島內熱議的話題,但您目前卻回不去,預估一下,回鄉路還有多遠?

  林毅夫:我想個人的事是比較小的,總有一天我會回去的。現在不能回臺灣,到漳州來也可以,因為漳州也是我的家鄉。

  記者:您一路上從福州坐動車過來漳州,會不會近鄉情更怯?

  林毅夫:對漳州的感覺就是家的感覺。動車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1979年我從金門到廈門,再從廈門到福州,開車開了一整天。1980年過春節時,回到福州,又從福州回到廈門,當時開了八至十個小時的車。現在走高速公路,也就三個小時,坐動車兩個小時就夠了,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記者:您的“祭父文”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在文中您回憶了寒夜裏兄弟姐妹聽阿爸阿媽講故事的暖人情景。而今,閉上眼睛,故鄉宜蘭在您腦海裏是什麼模樣?

  林毅夫:童年的記憶是最深的,我曾經説過鄉愁就像鄉音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我是個孩子的時候,自己在家鄉長大,跟父母親朋生活在一起,臺灣的文化,臺灣的生活、習俗,多來自於福建,尤其我老家是平和,宜蘭那個地方其實保留了很多平和的生活方式、實物、語言,所以回到漳州來確實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記者:您靠什麼緩解鄉愁?

  林毅夫:努力工作,就不會想了。

  記者:5月23日,您就要到廈門演講,會不會到海邊遙看您當馬山連連長的金門?

  林毅夫:會,到了廈大就可以看到了。

  談祖國統一 和平統一勢頭比預期快

  記者:您曾在1980年寫給表兄的一封信中透露遊到大陸的初衷,是推動祖國統一,在這30多年裏,您覺得自己在這方面盡了多少心力,成效如何?

  林毅夫: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讀書研究,我盡了自己的力量。兩岸和平發展,兩岸統一的勢頭,比我原來預期的快得多。當我離開時,我的妻子兒女都在臺灣,那時候我想可能這輩子不一定會再見面,我跟我的妻子講她説不定要學習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後來四年不到我們就見面了。我自美國讀完書回來以後,兩岸的往來越來越多,現在又有ECFA,我相信兩岸和平、兩岸統一的歷史潮流是不可阻擋的。隨著交流的加深,兩岸經濟發展的步伐會越來越快。

  記者:您説過:“我有權威,但我不用”,這句話讓我想起了蔣經國先生的名言“使用權力容易,難在什麼時候不去用它”,蔣先生對您影響有多大?

  林毅夫:蔣先生年輕時是個熱血青年,才會到當時的蘇聯去,他想要追求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他自己有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素養,他反映的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追求。他是我非常敬佩的一個對臺灣做了相當大貢獻的人。他在晚年開放探親,開放交流,也是體現中國歷史發展軌跡的一個人物。你這個問題,把我拔得太高了,我不能跟他相比,但我在臺灣所受的教育也是同樣的教育,他所追求的也是我自己想追求的東西。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