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馬英九連任一週年兩岸政策獲肯定 深層問題待破解

2013年05月20日 0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網資料圖: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中新網5月20日電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連任就職滿一週年,一年間經兩岸共同努力,兩岸關係取得新進展,兩岸政策成果成為馬英九最獲臺灣民眾肯定的政績。兩岸關係面臨多領域推進的局面,臺灣島內經濟民生問題有待進一步改善,這些均成為馬英九未來面對的重大課題。

  兩岸關係獲具體進展 臺灣民眾肯定馬英九兩岸政策

  2012年5月20日,馬英九連任就職。就職伊始,他提出,未來四年,兩岸要開拓新的合作領域,繼續鞏固和平、擴大繁榮、深化互信。此後,兩岸關係的發展因兩岸的努力,取得了新的具體進展。

  兩岸人員往來愈發頻繁。一系列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利好政策措施推出:兩岸共同啟動天津、重慶、濟南、福州等10個城市的赴臺個人遊,將赴金、馬、澎地區個人遊開放區域增擴至整個海峽西岸經濟區,大陸方面新增第四批52家赴臺遊組團社,使赴臺遊組團社總數增至216家。

  僅去年一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總人數達197.32萬人次,其中團隊遊178.26萬人次,同比增長45.75%,個人遊19.07萬人次,同比增長553.29%,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赴臺遊已成為兩岸民間交往主渠道。

  兩岸制度化協商向前推進。兩岸兩會簽署《海峽兩岸投資和保護促進協議》、《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深化兩岸經濟合作邁出重要一步。《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生效,兩岸金融合作取得又一重大進展。

  《兩岸常用詞典》也歷經多年努力編纂完成。此外,海基會新任董事長林中森、臺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謝長廷相繼訪問大陸,兩岸交流向更深層次、更廣範圍發展。

  臺灣《聯合報》5月的最新民調顯示,馬英九兩岸政策方面的表現最受肯定。有44.9%民眾稱滿意,39.6%民眾不太滿意,其他方面約15%。臺大教授王業立指出,馬英九兩岸政策表現與歷次民調結果一致,顯示民眾對馬英九推動兩岸交流等,持正面態度。

  未來兩岸關係如何? 兩岸政策宣示顯示發展重點

  兩岸關係雖已取得新進展,但是,前進的步子不會就此而止。未來兩岸關係如何走?兩岸的政策宣示顯示出,經濟合作依舊將是重點,協商溝通機制完善提上日程,文化教育交流的動力加強,探索解決政治等深層次問題的呼聲逐漸增大。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4月對促進兩岸合作提出四點希望:希望本著兩岸同胞一家人的理念促進兩岸經濟合作;希望兩岸加強經濟領域高層次對話和協調,共同推動經濟合作邁上新臺階;希望兩岸加快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協議商談進程,提高經濟合作制度化水準;希望兩岸同胞團結合作,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今年是汪辜會談20週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有關活動中表示,開展協商談判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真誠希望兩岸雙方繼續積極促進兩岸協商不斷取得新成果,共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鼓舞兩岸同胞團結攜手,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國務委員楊潔篪提出,著眼于兩岸關係長遠發展,鼓勵開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積累共識,為今後兩岸協商解決政治分歧問題逐步創造條件,為全面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則提出,要繼續促進兩岸貿易增長,鼓勵雙向投資,推進産業合作,發展金融合作。繼續保持兩岸大交流的良好局面,擴大赴臺旅遊尤其是個人遊的規模,促進兩岸基層民眾更廣泛的交往,加強兩岸文化界、教育界、科技界交流機制化。

  臺灣方面在兩岸政策上也有所謀劃,馬英九去年末提出,未來三年多的任期內,“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兩岸政策的三大重點。

  今年伊始,馬英九重申,臺灣方面將加速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後續協商,進一步放寬陸資與陸生來臺及陸客自由行,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取消不合時宜的限制與歧視性規定,也將積極推動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