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時評:從臺漁民遭射殺省思兩岸問題的國際因素

2013年05月17日 09:47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從釣魚島爭議到近日菲律賓槍殺臺灣漁民引發的臺菲關係急凍,正反映出兩岸問題的國際因素的確錯綜複雜、盤根錯節,倘若稍一處理不慎,便會無端牽扯到兩岸民眾情感上的敏感神經與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禁忌”。這一兩岸執政當局必須謹慎判斷處理的棘手問題,歸根到底是目前兩岸擱置爭議與政治對話迄今無法推動所造成。

  菲律賓政府拿“一中原則”來搪塞、敷衍此次臺灣漁民被槍殺的事件,表面上是討好大陸,但實際上則是給臺灣施壓,不想積極面對臺灣所要求的道歉、賠償、懲兇,以及啟動臺菲漁業談判。最後臺灣百姓群情激憤要“政府”硬起來,臺當局立即拿出凍結菲勞來臺申請等11項制裁措施,也派出紀德艦和幻影2000等舉行聯合操演,展現護漁決心。

  試想,如果今天菲律賓政府真的操作“一中原則”對臺灣漁民死亡事件向北京方面道歉,北京又該如何處理,臺灣民眾可能接受嗎?其結果,“一中原則”不就成為臺灣民眾全體撻伐的“替罪羔羊”,兩岸關係勢必會因此産生嚴重性破壞,這難道又是兩岸當局所願意看到的結果?

  因此,正本清源之道,是兩岸必須展現政治格局與誠意共同面對,北京當局應該對臺灣的政治定位給個説法,而臺灣當局也必須對兩岸政治對話與交流開大門、走大路,共同面對、研商“一中各表”引發的種種問題。倘若如此負責任地處理,則釣魚島問題可解,菲律賓槍殺臺漁民事件應該也可順利落幕。

  臺灣的“國際空間”發展,不是靠馬“政府”的兩岸“外交休兵”政策便可解決。兩岸問題的國際因素變化,已迫使兩岸須正確看待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不再只是單純的兩岸問題而已,美日為了自己的政治經濟利益,越來越在兩岸問題上想方設法從仲介入。

  臺灣當局目前的 “親美友日和中”政策,只會讓臺灣處於更難脫困的境遇,如何與北京藉由政治對話正視處理兩岸間的根本問題,以避免兩岸問題的國際因素更加難解,應該是兩岸無可回避的當務之急。(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臺灣知名時事評論員 陳淞山)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