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學者憶汪辜會談 期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蓄積新動力

2013年04月29日 13:1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年前的4月27日至29日,“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連日來,民革上海市委、上海市臺灣研究會、華東師範大學等舉辦多場座談和研討活動。專家學者表示,總結梳理“汪辜會談”留下的啟示,期望為今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蓄積更多新動力。

  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接受記者專訪時説,20年後的今天看“汪辜會談”,這次歷史性的握手,開啟了兩岸兩會的事務性協商,當年會議舉行的宗旨是為兩岸人民謀福祉,無論是“公證書查證”還是“掛號函件查詢”等,實質是循序漸進開展兩岸交流,這對今天已走向深入的兩岸關係發展,依然具有啟迪意義。

  章念馳回憶道,當年“汪辜會談”召開前,汪老曾召開多次會議,聽取各方意見,研究“談什麼”、“怎麼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和框架是“談的基礎”。後來在會談過程中,又形成了“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大方向。

  日前在滬舉辦的“紀念汪辜會談20週年”座談會上,上海社科院副院長黃仁偉説,回顧20年曆史,可以發現兩岸關係並非一帆風順,近年來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的成果來之不易,也只有制度化協商,才能保證兩岸關係正常有序發展。

  黃仁偉分析,“汪辜會談”的舉行是在當時歷史背景下,對“一個中國”內涵和框架的有益探索,如今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的新階段,兩會今後使命更加重大,需要借鑒前人智慧,同時也要有克服更大困難的勇氣。

  上海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倪永傑認為,在回顧“汪辜會談”的同時更要展望未來,當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的新階段,和平發展需要蓄積更多新動力。他提出,兩岸之間已經形成的共同記憶,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已經形成的協商基礎,應當進一步鞏固;兩岸間的協商,今後應更加全面化、制度化、優質化。

  章念馳説,回顧20年前的會談,“我們不能僅僅是守住20年前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兩岸關係已經在一個新起點上,“三通”的實現、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署和實施,都需要後人繼續探索兩岸關係如何深化發展。(記者許曉青)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