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學者談汪辜會談:民眾需求是兩岸關係持續發展動力

2013年04月27日 11:57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汪辜會談20週年之際。談及這一兩岸突破性會談對當今的啟示,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副教授石正方指出,“民眾需求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本動力,這一命題經由兩岸關係長足發展的歷史檢驗,可謂顛撲不破的真理。”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下,舉世矚目的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

  在相關回顧文章中,石正方強調,事實上,從1986年的“兩航談判”到1990年的“金門談判”、1992年兩會的“香港會商”,再到1993年的汪辜會談,兩岸協商的領域和層級經歷了不斷發展的過程,而其根本動力則在於兩岸民間交流的飛速發展。

  她認為,正是兩岸民眾交流日益增長的需求,迫使臺灣當局放棄僵化的“三不”政策,轉而接受兩會協商作為變通方式,進行不得不為的兩岸對話。

  “在當前兩岸關係發展中,要求兩岸雙方以提高民眾福祉為訴求,自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充分發揮民眾的基礎作用,持續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石正方強調。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臺灣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陳星也撰文指出,從汪辜會談可以看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兩岸政治關係發展一直依循的路徑,是“民間推動再倒逼公權力跟進”的模式,其主要成因在於兩岸間的政治對立長期存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兩岸經濟交流的擴大與兩岸經濟合作的增加,事實上造成了兩岸經濟關係與政治關係的背離,兩岸經濟交流與民間交往成為不斷衝擊政治關係的內生力量。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