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寫在“汪辜會談”20週年之際:開啟先河 燭照後來

2013年04月25日 09: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993年4月27日上午10時,首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海皇大廈舉行,汪道涵先生(左)和辜振甫先生伸手越過會議桌,緊緊握手。

  資料照片

  跨越臺灣海峽的歷史性握手

  作為“汪辜會談”的直接推動者、參與者和見證者,談起20年前的歷史往事,今年77歲的邱進益先生還是難掩內心的激動,他説,1993年4月27日上午10時,在新加坡海皇大廈,當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伸手越過會議桌,緊握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場的許多人都熱淚盈眶。因為對兩岸的中國人來説,這一刻來得太不容易了。其時,邱進益的職務是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

  在“九二共識”基礎上,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大陸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會談,並簽訂了四項協議。“汪辜會談”的成功舉行,開啟了海峽兩岸以和平方式處理彼此間關係的新篇章,標誌著海峽兩岸關係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1987年底,兩岸打破長期以來的隔絕狀態,交流交往的大門從此開啟。與此同時,兩岸接觸與商談形勢也出現新的情況。一方面,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迅速擴大,同時也衍生出許多具體問題,包括涉及兩岸人員的各種糾紛和犯罪活動等突發事件。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兩岸同胞的正常交往,亟待妥善解決,因而兩岸事務性商談不可避免。另一方面,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擴大和深入,臺灣民眾要求臺灣當局改變不合理政策與做法、解決兩岸交往中衍生的具體問題的呼聲日益高漲。面對各方壓力,臺灣當局實際上不得不調整“三不政策”。

  1990年11月21日,臺灣方面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並於1991年3月9日正式開始運作,規定以“中國的、善意的、服務的”為工作宗旨。為便於與海基會聯繫,1991年12月16日,大陸方面相應成立了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協商機制使兩岸最終建立起一個民間協商的渠道。經過兩岸雙方長時間折衝、斡旋,磋商、準備,終於實現了汪辜歷史性的會談,並簽署了《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和《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等四個文件,取得了雙方均感滿意的結果。

  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汪辜會談”

  “汪辜會談”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語境下展開,其在處理兩岸問題上展現出的智慧以及經驗,對今天我們處理兩岸關係來説仍是一筆厚重的資産。

  邱進益説,“汪辜會談”首次實現兩會領導人直接見面會商,也是兩岸高層人士的第一次正式會晤,兩岸接觸對話的大門從此打開。鑒往知來,邱進益認為,如果沒有1992年的“九二共識”就沒有1993年的“汪辜會談”,也沒有1998年的“汪辜會晤”,更沒有2008年之後兩會復談以及隨之而來的那麼多次富有成果的商談。

  當年邱進益的談判對手、海協會前常務副會長唐樹備認為,“汪辜會談”留下的寶貴遺産對今天的兩會商談仍然意義重大。其中“九二共識”這個原則性的遺産不僅一直延續到現在,而且得到了進一步鞏固。他説,“汪辜會談”所秉持的擱置爭議、平等協商的精神也值得今天借鑒。他認為,當年的“汪辜會談”由於採取了靈活務實的態度,把大陸同胞和臺灣同胞的利益兼顧起來考慮,才取得了一些令人滿意的結果。他説,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雙方都要照顧到對方的立場和處境,時時處處都要為對方著想,做到互利雙贏,這樣,兩會的合作、甚至兩岸關係,才能往前走。

  有學者表示,“九二共識”為“汪辜會談”奠定了基礎,“汪辜會談”印證了“九二共識”重要地位與作用。所以,未來要更加堅定地堅持“九二共識”,牢牢打好這一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未來,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應開誠佈公地展開積極對話,設法為兩岸關係的諸多難題尋找解決之道,特別是面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新瓶頸,更應有勇於突破僵局的創新思維,爭取在發展兩岸政治關係上再來一次新的“汪辜會談”,使兩岸關係平穩過渡到敏感務實的政治深水區,開創兩岸政治關係新局面,推動兩岸關係全面深化發展,如此,相信必將會迎來兩岸關係新一輪的發展高潮。

  繪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美好藍圖

  “汪辜會談”建立了兩岸制度化協商的機制,啟動了經濟、科技和文化交流議題的磋商,為解決兩岸交往中衍生的具體問題、促進兩岸交流與合作開闢了道路,為雙方加強合作、共謀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對促進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秉承“汪辜會談”的精神,2008年以來,海協會、海基會已舉行8次會談,簽署了18項協議,達成諸多共識,為加強兩岸合作、增進兩岸民眾福祉、推進兩岸關係制度化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兩會將加快《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其他後續議題協商,及早完成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貨物貿易協議的商談,簽署協議;將啟動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商談,爭取儘早實現互設辦事機構。

  談起“汪辜會談”的意義,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表示,兩岸的對話協商,是雙方加深了解、增進互信的重要方式和途徑。雖然這種協商不可能立即消除雙方存在的所有分歧,但兩岸中國人加強對話交往、不斷累積共識,克服政治障礙、積極面向未來,其啟示意義是十分深刻的。

  20年前的“汪辜會談”邁出了兩岸關係發展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步伐。如今,兩岸協商的眾多成果已經並將繼續使兩岸廣大民眾受益,支援兩岸開展平等協商已經成為兩岸同胞的普遍共識。事實充分表明,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有智慧、有能力通過協商談判解決存在的問題,探尋合作道路,攜手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光明前景。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