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時評:面對大陸的善意 馬英九將陷入決策兩難

2013年03月25日 09:33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平潭舉行的第十一屆兩岸關係研討會,新任國臺辦主任張志軍首度登場,如同臺灣《聯合報》所言,張的政策觀點“善意而無霸氣,進取而不倒退”,謙謙君子坦誠無礙,給人真摯樸實的印象,在大陸“兩會”剛結束之後,帶來兩岸紓緩的福音。

  針對兩岸經貿合作,張提出六項要點:一是擴大雙向投資,尤其是鼓勵大陸企業赴臺投資。二是鼓勵兩岸企業相互持股,加強技術合作,打造自主品牌,共建産業標準。三是擴大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合作。四是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增強合作功能。五是支援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六是繼續支援海西特區,支援平潭綜合實驗區推動機制體制創新。張還提到,兩岸當務之急是爭取簽署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完成《兩岸貨物貿易協議》和《爭端解決協議》,並思考商簽文教、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協議。

  張的善意表達,解除了馬“政府”的兩岸壓力。畢竟在近年來,馬與大陸互動並不平順,大陸對馬拒絕平潭招商頗有微詞,對馬拒絕聯手保釣不以為然,對連戰好感仍高於馬,儘管如此,大陸仍願從大局著眼,繼續與馬維持良性互動,這對陷入年金改革和核四“公投”困境的馬“政府”來説,無疑為重大利好。

  張的善意不只表現在對兩岸經貿的樂觀進取,更強調“正視問題,不要人為設禁區”,提到“兩岸政治對話,要有更大包容性”,並表示願意跟民進黨人士溝通。他還表達“希望有機會去臺灣,也歡迎臺灣有關方面負責人能夠到大陸”,並對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提到兩岸必須“互以政府職位稱呼”的要求,坦然表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有這樣的情、這樣的心,名義問題、身份問題、方式問題,都好解決”。

  問題是,大陸對兩岸互動的“不拘小節、好上加好、樂觀進取”,固然使馬“政府”更加難以拒絕,卻未必是馬“政府”所樂見。畢竟,隨著美國展開“重回亞洲”部署,臺美才剛在3月恢復“臺美貿易架構協定”(TIFA)談判,馬把TIFA視為臺美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進而參加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夥伴架構”(TPP)的踏腳石。對長期標舉“親美、友日、和中”的馬“政府”來説,臺美經貿整合的重要性,明顯高過兩岸經貿整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