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張志軍在第十一屆兩岸關係研討會上的講話(全文)

2013年03月22日 09:0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辦的第十一屆兩岸關係研討會22日在福建平潭開幕,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出席研討會並講話。(台灣網記者 蕪同 攝)

  台灣網3月22日北京消息 由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辦的第十一屆兩岸關係研討會22日在福建平潭開幕,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出席研討會並講話,以下是講話全文:

  穩步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

  ——在第十一屆兩岸關係研討會上的講話

  (2013年3月22日)

  張志軍

  海峽兩岸的各位專家學者,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舉辦的第十一屆兩岸關係研討會,今天在已經聞名遐邇的平潭綜合實驗區開幕了。本屆研討會將圍繞“穩步推進、全面發展”這一主題,探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研究推進兩岸交流合作的具體措施和促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的思路,是很有意義的。我謹代表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對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向與會的兩岸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我前幾天剛履新,今天就有機會結識這麼多海峽兩岸的朋友,感到非常高興。在這裡,我向大家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去年是兩岸關係經受住重大考驗、取得新的重要進展、繼續保持良好勢頭的一年。

  ——兩岸政治互信續有提升。國共兩黨保持高層交往,兩岸雙方繼續良性互動,在既有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就強化互信、真誠合作、共同推進中華民族復興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雙方都強調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互信的基礎、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都重申堅持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並在發展兩岸關係上進一步採取了積極措施。國共兩黨有關方面共同舉辦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首次全面研討兩岸關係中的政治、經濟等重要問題,總結經驗,面向未來,很好地發揮了政策先導作用。

  ——兩岸協商談判取得成果。雙方積極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後續商談,簽署了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海關合作協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商談加快進行,已就絕大部分內容達成共識。兩岸貨物貿易、爭端解決兩項協議的商談也取得積極進展。兩岸簽署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並啟動實際運作,開闢了金融合作的新領域。兩岸經貿團體互設辦事機構等制度化安排得到具體落實。

  ——兩岸經濟合作繼續深化。在外部經濟環境不利的情況下,去年兩岸貿易仍然達到創記錄的1689.6億美元。臺商對大陸投資實際到位金額28.5億美元,同比增長三成。大陸企業赴臺投資金額6.94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10倍。ECFA早期收穫計劃全面實施,效益明顯擴大,關稅優惠金額成倍增加。兩岸産業合作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試點項目進展順利。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和首屆兩岸文創産業合作論壇相繼舉辦,為兩岸企業界、經濟界和文化界人士搭建了新的交流合作平臺。大陸開放臺灣大米進口,加強和改進對臺農漁産品採購,使更多臺灣基層民眾直接受益。大陸有關地方和部門進一步出臺和落實幫扶臺資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臺胞權益保障工作得到進一步重視和加強。

  ——兩岸各項交流再創紀錄。兩岸民眾往來更加熱絡,去年達797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大陸居民赴臺263萬人次,同比增長42.56%;其中赴臺旅遊197萬人次,個人遊增長更為迅速,參與的試點城市已增加到13個。大陸6個省市的黨政主要負責人率團赴臺交流。兩岸文化、教育等領域交流繼續擴大和深化,青少年交流更為活躍。面向臺灣基層民眾的第四屆海峽論壇,有來自臺灣31個界別、1萬多人參加,其中基層民眾超過90%,第一次來大陸的佔60%以上。兩岸學術團體和機構在臺北共同舉辦研討會,近兩百名專家學者首次圍繞認同、互信的主題展開研討,為從民間開始兩岸政治對話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備了更穩固的基礎、更良好的條件、更強勁的動力。我們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成果感到高興,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同時也對前進道路上存在的障礙和挑戰保持著清醒的認識。

  近一段時間以來,許多人在密切關注中共新一屆領導集體內外政策走向,關注我們的對臺政策會不會變?我們下一步推進對臺工作又會有哪些新想法、新舉措?

  我首先想指出的是,對上述問題,事實已經給出了明確答案。過去五年,是兩岸交流合作成果最豐碩、兩岸民眾得利最多、兩岸內耗最少、兩岸關係發展最迅速的時期。這為我們兩岸攜手應對各種外部風險和挑戰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正確的方針政策沒有理由不堅持,行之有效的做法不僅不會改變,而且還會做得更好。正如鄧小平先生當年所強調的,路子走對了,政策不會變。要變,也只會變得更好。

  中共十八大報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突出強調要堅持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提出了今後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明確了推進兩岸關係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標。這充分體現了我們對臺政策一以貫之的繼承性和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創新性與前瞻性。

  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強調,我們有充分信心繼續堅定不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充分信心克服各種困難開闢兩岸關係新前景,有充分信心同臺灣同胞攜手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他還指出,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該成為兩岸關係的主旋律,成為兩岸中華兒女的共同使命。這是我們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向兩岸同胞作出的鄭重承諾和發出的響亮號召。

  當前,維護兩岸關係大局穩定、贊同兩岸加強交流合作和推進平等協商、支援兩岸關係持續改善發展,已經成為兩岸同胞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理念更加深入兩岸社會人心,兩岸同胞進一步堅定了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信心。在這一形勢下,甚至一些民進黨人士也在重新思考,表示願意增進對大陸的了解、願意在改善兩岸關係上有所作為。我們對此表示歡迎和鼓勵。我們堅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一定會得到越來越多兩岸同胞的支援,不斷開闢新的光明前景。

  當然,我們在堅持既定的大政方針、緊緊圍繞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一主要任務的前提下,也要根據兩岸關係形勢的發展,順應兩岸廣大民眾的需求,提出新的思路,展現新的作為,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按照這個思路,概括地説,我們今年的工作就是要穩步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

  兩岸關係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穩步推進,意味著要在全面把握兩岸關係總體形勢及其趨勢中爭取新的發展。要看到推進兩岸交流合作、對話協商具有廣闊的空間和強勁的潛力,同時也要看到前進道路上還將面臨障礙和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要保持堅定的信心和進取的精神,同時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繼續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思路,奮發有為,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向前邁進,不斷開闢光明的前景。

  穩步推進,也意味著要加強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的制度建設。過去幾年兩岸簽署的18項協議,涉及經濟、社會等廣泛領域的事務,為協議範圍內的兩岸交往和人民往來建立了制度化規範。兩岸關係越往前發展,越需要去除不合時宜的束縛,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只有機制化的交流才能可長可久,只有制度性的合作才能穩定發展,雙方都應當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化建設作出新的努力。

  穩步推進,還意味著要努力提高兩岸交流合作的品質和效益。兩岸交流已達到相當的規模,各領域合作也已相繼起步。今後,在促進兩岸交流合作進一步擴大領域的同時,要著力提高品質和效益,使之對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産生更積極的影響,增強兩岸同胞支援、維護、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信心和熱情。

  全面發展,是指兩岸關係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進展應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努力實現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四輪驅動的越野車總比兩輪驅動的車更能爬坡越障。

  在增進互信方面,我們希望兩岸雙方在鞏固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保持良性互動,進一步聚同化異,深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共同認知。雖然兩岸之間還存在不少分歧,但雙方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在維護一個中國框架下尋求連接點、擴大共同點、增強包容性,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維護和鞏固一個中國框架,對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兩岸關係發展就會有更加寬廣和光明的前景。

  在對話協商方面,當務之急是雙方要全面加快ECFA後續協商進程,爭取近期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力求年內完成兩岸貨物貿易協議和爭端解決協議的商談。同時,雙方已經就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互設綜合性辦事機構達成一致意向,兩會應當積極展開商談,力爭早日作出相關安排。此外,雙方也有必要積極思考適時商簽文教、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協議,以適應兩岸相關領域交流深入發展的需要。

  在經濟合作方面,一是要繼續推動兩岸貿易投資。我們將採取積極措施,促進兩岸貿易保持增長,擴大雙向投資,尤其是鼓勵有條件的大陸企業積極赴臺投資、開展合作。在大陸進一步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進程中,我們會更多地考慮臺灣同胞的福祉,讓更多的臺灣同胞和企業共用發展的機遇。同時,也希望臺灣有關方面能夠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為大陸企業在臺灣發展提供公平的條件。

  二是積極尋求合作的新支點。我們希望兩岸在現有産業合作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和領域,鼓勵兩岸企業相互持股,加強技術合作,打造自主品牌,共建産業標準,開拓國際市場,不斷探索和形成新的合作途徑與模式。

  三是加強兩岸金融合作。進一步擴大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合作,增加金融往來,確保兩岸貨幣清算機制順利運作,並進一步研究加大兩岸金融合作力度的新舉措。

  四是著眼于提高兩岸經濟合作水準,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及其工作小組增強通報重要經貿資訊、統籌規劃和協調推動産業合作的功能。

  五是支援辦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鼓勵兩岸更多的大企業投身交流合作、發揮更大作用。

  六是繼續支援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各項建設,支援平潭綜合實驗區繼續推動機制體制創新,在兩岸交流合作中發揮先行先試作用。

  在促進交流方面,要保持兩岸大交流的良好局面,鞏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交往格局,同時著力提高交流品質,擴大綜合效益。為此,我們將:

  ——鼓勵兩岸各界建立更多機制化交流平臺,尤其要為兩岸基層民眾更廣泛、持久和深入的交流互動創造良好條件,更多地鼓勵兩岸基層民眾開展直接交流,加深相互理解,密切同胞感情。

  ——繼續擴大大陸民眾赴臺旅遊尤其是個人遊的規模,並根據需要適時增加個人遊試點城市的數量,同時加強規範管理和服務,及時解決好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支援辦好第五屆海峽論壇,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增強廣泛性,強化面向基層、面向民眾的品牌效應。

  ——支援兩岸大學相互擴大招生,大力加強青少年交流,鼓勵更多的兩岸青年成為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新生力量。

  ——積極促進兩岸知識界、文化界、教育界等加強機制化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同胞共同發揚光大中華文化優秀傳統,不斷消除隔閡、增進理解,消除“臺獨”思想造成的遺害,增強民族認同感,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夯實思想文化基礎。

  在團結臺灣同胞方面,我們要把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進一步貫徹到各項對臺工作中去,真誠關心、尊重、理解和信任臺灣同胞,設身處地考慮他們的現實需求,更加積極主動地為他們多做實事、多辦好事。大陸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將積極研究制定新的對臺惠民舉措,加快為臺灣民眾往來大陸創造更便捷的條件,著力改善他們在大陸旅遊、就業、創業、經商等環境,使更廣大的臺灣同胞在兩岸交流合作中受益,為更多的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在大陸發展事業、施展抱負創造有利條件。我們還要以落實兩岸投保協議為契機,切實依法行政,把維護大陸臺胞權益工作提高到新水準。

  各位專家學者、各位朋友,

  我們大家都很清楚,兩岸關係中還存在著一些政治難題。這些問題非常複雜,解決起來不容易,但是正如李克強總理在3月17日的記者會上所説,同胞之間、手足之情,沒有解不開的結。畢竟血濃于水。當下我們該怎麼辦呢?我認為一是要正視這些問題,不應有人為設置的禁區;二是要積極思考,努力探尋解決之道;三是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逐步累積共識。當前,由兩岸民間開始對話,是一條可行途徑。由兩岸智庫共同召開和平論壇進行研討,也是一個很好的倡議。我們鼓勵兩岸學術機構和有識之士就解決兩岸間的這些問題展開對話,包括適時舉辦兩岸和平論壇,以集思廣益、凝聚共識,促進社會各界關注與思考,為將來進行政治商談逐步創造條件。希望兩岸專家學者能夠在這方面多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在座的各位朋友都是兩岸關係改善發展的親歷者、見證者,目睹了過去五年兩岸關係發生的歷史性變化。在這裡,我要對大家長期以來為發展兩岸關係付出的辛勞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真誠希望各位朋友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我相信,不管大家在學術觀點上有多大的分歧,只要我們都能夠本著為兩岸民眾謀福祉、為中華民族謀振興的宗旨,就一定能夠找到共同語言,匯聚共同力量。我願意與大家一道,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不懈努力。

  最後,祝本次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