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盟建議:強化兩岸民俗交流 放寬入臺門坎

2013年03月15日 10:5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3月15日北京消息  近年來,兩岸的民俗文化交流程度不斷加深,如何通過兩岸的民俗文化交流推動兩岸關係大步前進成為雙方關注的熱點。臺盟中央就此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放寬入臺門坎,並通過加強基礎性研究和基地建設、妥善解決民間交流機構“身份”、重視地方民間文化交流等方式實現和推動兩岸民俗文化交流的縱深發展。

  提案指出,當前兩岸民俗文化交流的不足之處主要有四個方面:一、基礎理論性研究尚待加強,民間文化基礎性數據庫的建立和充實較為薄弱。二、基地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整體性、活態性較差。三、民間文化發展有待扶植,對臺交流的主題和空間急需拓寬。四、交流存在若干瓶頸,對臺交流項目審批難、週期長。

  就此,提案建議,首先兩岸應加強民俗文化的基礎性研究。兩岸文化同根同宗,建議民俗文化研究機構及相關部門和高校深入民間,紮實地進行田野調查,對眾多的民俗文化進行保護性和搶救性的發掘整理和研究。

  其次,加強民俗文化交流基地建設。建議在交流基地建設過程中,增加策劃、文宣、公關、聯誼、組織活動等功能,逐步改變僅僅停留在開展相關主題的展覽、宣傳的現狀,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以民間為主體、兩岸互動活絡的文化交流平臺。

  第三,妥善解決民間交流機構的“身份”問題。目前相關省市的不少民間社團,由於找不到挂靠單位,得不到法人資格,地位尷尬。建議由地方政府的文化局等為主管挂靠單位,向民政部門報批,幫助其取得法人資格。之後對其進行支援輔導,提高其交流接待能力,充分發揮作用。

  第四,簡化審批手續,放寬入臺門坎。當前對臺文化交流呈現“來的多、去的少”的不對稱態勢,建議中央將一定的審批權下到省,以拓寬審批範圍,縮短審批週期。

  提案最後建議,兩岸應重視地方民間文化交流的均衡發展。除了在臺灣佔主體地位的閩南文化,也應加強客家文化、畬族文化、朱子文化等內容的對臺交流。可探索構建各地方言區的有效互動,結合閩北地區朱子文化的對臺全方位文化交流體系,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的均衡健康發展。(台灣網記者  吳知音)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