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林懷民國家大劇院吟《九歌》 “雲門舞集”舞京城

2013年03月01日 09:5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資料圖:《九歌》

  台灣網3月1日北京消息 像是一首悠遠詩篇,又似一幅深奧的圖畫,在神秘肅穆的鄒族迎神曲中,臺灣“雲門舞集”的經典華麗舞作《九歌》緩緩拉開了帷幕,浴火重生後的《九歌》以其充滿生命力和爆發力的姿態,于昨晚首次呈現在北京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將編舞林懷民先生的普世價值觀傳達給每一位觀眾。

  屈原的《九歌》敬天地,祭鬼神,歌頌愛情,悼念國殤,是萬民的禱告。舞劇《九歌》以屈原的詩篇作為想像力的跳板,呈現了一場劇場祭儀。《九歌》共分《迎神》《東君》《司命》《湘夫人》《雲中君》《山鬼》《國殤》《禮魂》8章,以神靈眷戀、家國之殤、民眾祭祀為三大主軸,描繪情慾、孤獨、操控、抗爭、死亡與復活,重現當年祭典的文化內涵。余光中先生曾説過,“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屈原的汨羅江再一次灌溉後人,孕育出一舞《九歌》。

  在林懷民的《九歌》中,我們可以看到貴州儺戲的影子、京劇的手勢以及現代舞的動作和表達方式,還可以聽到臺灣鄒族男子在阿里山雲端和著鳥鳴的雄厚嗓音,臺灣卑南族婦女在海邊吟唱節慶的古調,也可以聽到來自青藏高原聖神的梵唱和幽遠的缽樂,多種舞樂元素造就了《九歌》。古今中外,跨越時空,在《九歌》中交匯共鳴。

  全身火紅狂舞顫抖著迎接東君到來的女巫,高踩在兩位舞者肩上、腳不踏地禦馳乘風的雲中君,荷花池畔孤獨等待愛人的湘夫人,森林深處幽幽飄蕩張嘴卻又無言的山鬼,一個個經典形象深深舞進觀眾的腦海中。

  舞至結尾,從荊軻到岳飛再到鄒容,低沉的旁白以普通話、閩南話、客家話的穿插出現的方式,把這些中華名族英雄的名字一一莊嚴念來,完成對人的讚頌。此時,《禮魂》的八百盞油燈如河般蜿蜒向遠,緩緩流向綴滿繁星的夜空,渲染出神聖莊嚴又蔚為壯觀的舞臺視覺。在鄒族送神曲中,《九歌》舞出這被業內盛讚為“太飽滿、太劇烈、太完美、太乾淨”的最後一筆。

  林懷民在演出結束後現場與觀眾的互動中表示,《九歌》中的諸神,不再只是兩千多年前屈原筆下楚地的神祇,放在現代來看,雲中君其實有其惡劣的成分,湘夫人則像是一個宅女。不同世代可以看到不同的趣味,不同的人會找到自己生命經驗的連結,一千個觀眾會有一千種解讀,每一種都是有道理的。

  《九歌》在1993年首演時,是雲門建團二十週年的紀念作品。2013年是雲門舞集建團40週年的慶典之年,《九歌》將以國家大劇院為起點,開啟大陸5個城市的巡迴演出。(台灣網記者 郭瑩瑩)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