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媒看大陸:“數字迷信”成就眾多“人造節日”

2013年01月14日 22:3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月14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道,將重大事項安排在諧音討彩的日子,如今成為常見的“數字遊戲”。2013年1月4日,只因“201314”諧音是“愛你一生一世”,成了眾多大陸年輕人扎堆登記結婚的首選日子。據報道,當天大陸各地普遍出現“春運式結婚”,很多城市都創造了單日婚姻登記新紀錄,甚至有不少人提前到民政局通宵排隊。

  報道稱,從“201314”也可以看出,大陸年輕一代數字的偏好與禁忌,已經與傳統的數字迷信有了區別。“老黃歷”在這一代人心中的權威已非常單薄。如今,年輕人對數字的癡迷,不再以吉兇判斷為主,轉而更多地關照個人情感,也更多地帶有了些許娛樂搞怪的色彩。他們對特殊日期的解讀,要麼“愛”字當頭,要麼“情”字領銜。比如,諧音“我愛你”的5月20日就被稱為“網路情人節”,而11月11日則被形象地稱為“光棍節”。

  成因

  這種基於數字癡迷的“人造節日”,讓很多原本普通的日子變得生動起來。出現這種新趨勢的原因,説得好聽一點是在網路文化中成長的年輕一代普遍較有創意,説得直白一點則是因為大家“太寂寞”,壓力太大。更殘酷一點的現實是,新式“數字迷信”成為一種風尚,在很大程度上是商家忽悠和媒體炒作的結果。

  原本很普通的2013年1月4日,受到年輕人的熱捧,其日期諧音蘊含的美好意願只是一個方面,更關鍵的另一方面在於,商家和媒體憑空炒熱了“萬年真愛日”這一概念,像病毒廣告一樣強化和重塑了人們對這個日期的認知。而在商家促銷活動中,“愛情”歷來都是被主打的牌。好幾部電影將檔期安排在這一天,眾多商家很早之前就開始做促銷宣傳,也很容易製造一種狂熱氛圍。

  在如今這個消費社會,數字迷信完全可以作為促銷噱頭,忽悠也早已被當成一種出産力。摸清商家和媒體炒作數字的手法後,應該會有更多人能認清現實,不再等閒被忽悠、被裹挾,而只是將數字的無意偶然組合當作一種娛樂和消遣。而足以證明這種“新式數字迷信“荒誕乖張之處的例子是,一些電子商務網站在2012年12月12日,打著“要愛要愛要愛”的名義,再度掀起了新一輪促銷大戰。

  觀點

  數字只是一個普通的符號,無論是過去那種傳統的數字迷信,還是如今年輕人的“新式數字迷信”,其中的數字都只是一個簡單的符號,它阻止不了任何事情的發生,也不會帶來任何好運或不幸。(台灣網 何建峰)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