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媽媽”張平宜:在青島圓第二個愛的夢想

2012年12月21日 15:1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張平宜在青島創建了即墨職業培訓基地,為四川涼山州畢業學生提供培訓幫助就業。在培訓學習之餘,為最大限度地調理好孩子們的業餘生活,張平宜帶孩子旅行,領略大自然秀美風光和風土人情,激發對生活的熱愛。(圖片來源:山東即墨市臺辦)

  台灣網12月21日消息 “大營盤學校辦學圓了第一個夢想,我正在實現的第二個夢想是要以青島(即墨)職業培訓基地為依託,抓好對孩子們的職業教育和培訓。” 首位獲得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殊榮的臺灣同胞張平宜這樣躊躇滿志地説。至此,作為張平宜愛的長征路上的重要一站——青島職訓基地,逐漸撩開了冰山一角,開始吸引各界的目光。來到張平宜位於青島即墨的基地,走近這個俠骨柔腸的“臺灣娘子”,走近她為麻風村孩子打造的這處“人生驛站”。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處處充滿挑戰,沒有一技之長怎能立足社會、打拼人生?我要為麻風村的孩子搭建一個走出大山、融入社會的平臺”

  張平宜在四川涼山州的愛心助教活動取得了空前成功,看著那些即將初中畢業的孩子,她的心又在盤算著。事實上,這些孩子,除了少數成績優秀者能考上高中外,絕大部分要繼續留在麻風村、繼續與大山和貧瘠的土地為伍。“如何使他們自食其力,較快融入社會,成為一個有競爭力、對社會有用的人”,是久久縈繞在她心頭的一個問題。

  於是,讓他們接受職業培訓、學習職業技能的念頭油然而生。此時,她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自己的兩個胞弟——青島環洋健身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烝誠、總經理張翔圖。作為業績斐然的臺商才俊,兄弟倆在即墨開了一家研發生産健身器材的臺資企業,生産規模和産品銷路十分看好。“何不向弟弟求助,以他的企業為依託,以現有場地和設施為基礎,興辦一個半工半讀的職業培訓基地呢?”張平宜的想法得到了弟弟的大力支援。

  這期間,張平宜又多次往返海峽兩岸,積極帶領“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展開募捐活動,利用廣泛人脈,深入企業、團體宣傳所從事的事業,拉來眾多贊助,經過不懈努力,在弟弟的大力支援下,2008年8月,一棟配套完善的多功能職訓大樓在環洋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拔地而起。當第一批告別大山深處的26個孩子踏進基地大門的時候,迎接他們的是張平宜和弟弟及志工老師們的列隊歡迎。激動和興奮寫滿了那一張張青澀的面龐,他們用新奇的眼光在打量著這個未來的家:設施一流、寬敞明亮的教室和宿舍,以及裝備齊全的圖書室、微機室、實習車間……。孩子們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開始了又一次改變命運的人生之旅。  

  由於職業培訓基地和企業共處一隅,孩子們平常和工人混雜實習勞作,起初有工人思想上有顧慮,對這些來自麻風村的孩子另眼相看,甚至敬而遠之。張平宜拍著胸脯、反覆地説:“第一,這些孩子是無辜的,有麻風病的是他們祖上前輩;其二,醫學的發展已杜絕了麻風病在普通人群的傳染,如果有傳染我還不知死過幾回了,要説至今沒有杜絕的是大家偏見和誤解!”張平宜一遍又一遍地解釋和開導,最終,所有人打消了疑慮,大家和諧共處,融融一家。

  她從臺灣請來職教專家,根據孩子的特點,為他們量身打造了學制兩年的職訓規劃和課程。文化課開設了語文、英語、美術、閱讀、電腦、財務會計等實用學科,輔之以思想品德等德育課以及國際貿易等選學課程;職業技能培訓則有針對性地開設了機械、手工、園藝、烹飪等。根據孩子們興趣專長,白天,他們被分派在基地不同部門和企業科室車間參加職訓,晚上則學習文化課。半工半讀的培訓形式,在使孩子們接受繼續教育、提高文化素質的同時,每月800元的實習工資也給他們帶來了一筆實習收入。為加強師資力量,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上,從青島院校和部隊轉業軍人中招聘3名教官,還定期從臺灣請來志工老師,擔任文化課教學和輔導培訓任務。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