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學者聚焦2012年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圖)

2012年12月04日 0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2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今天舉行。(台灣網 趙靜 攝)

  台灣網12月3日北京消息 今天上午,由全國臺灣研究會舉辦的“2012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兩岸的四十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兩岸關係發展前景、十八大在兩岸和平發展中的作用、兩岸政治分歧如何化解、民進黨會否調整兩岸政策等熱門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全國臺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主持會議,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出席並致辭。

  關於兩岸關係:前景樂觀

  在回顧2012年兩岸形勢的同時,多數與會專家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景持樂觀態度。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劉雪琴表示,她對兩岸經貿合作前景非常看好,ECFA簽署以後,兩岸經貿合作機制性步伐加快,大陸對臺企政策性支援力度加大,在不景氣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兩岸貿易仍然保持了增長,難能可貴;同時,兩岸服務貿易發展勢頭良好,兩岸投資快速增加,兩岸産業合作也穩步推進,成效突出。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嘉樹指出,兩岸關係逐漸進入深水區,不再有表面上的熱鬧,甚至有了“遇冷、倒退”之説,但實際上還是有進展的。如國民黨在“九二共識”問題上與大陸合作,立場更加鮮明;兩岸學者討論的議題開始邁向政治領域;民進黨敗選後出現是否需要調整大陸政策的內部討論等。

  關於十八大:對兩岸發展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上月剛剛結束的中共十八大,也自然受到兩岸學者的普遍關注。周志懷指出,十八大首次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寫入黨的文件,大陸對臺政策所顯現的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更加鮮明。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朱衛東指出,十八大對兩岸關係發展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它為大陸未來發展規劃了藍圖,隨著大陸綜合實力的發展,大陸在處理臺灣問題上將更加自信從容、耐心細膩,而且大陸的發展前景對臺灣也是巨大機遇。

  關於分歧:多接觸、多包容很重要

  對於兩岸間的政治分歧,與會學者也多有觸及。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以他親身經歷的兩岸因語言不同(如對“窩心”的理解相反、臺灣人説的馬鈴薯是大陸的花生等)而鬧出的笑話來指出,兩岸間很多政治問題的形成很複雜,知識系統的重建對雙方來説都很重要;兩岸間怕的是不見面,見面即三分情,彼此包容很重要,給對方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同時也是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王在希表示,經過過去將近5年的磨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雙方的分歧也定能在近距離接觸中逐步的化解。

  關於民進黨:短期內找不到第三條路

  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范世平認為,民進黨內部對是否應該調整兩岸政策存在很大爭議,有兩派間的分歧、也有黨中央與地方間的矛盾。民進黨內針對兩岸政策的大辯論短期內難以展開,還沒有辦法形成共識。

  周志懷也認為,謝長廷的大陸行在民進黨內引發的效應顯示,民進黨短期內無法找到第三條路線,今後一段時間還將只能在黑暗中摸索與徘徊。

  民進黨學者陳淞山表示,民進黨代表性人物如謝長廷、高雄市長陳菊等人明年如能再度“登陸”,將會為民進黨轉型創造更大機會。而大陸方面既然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交流交往的政治基礎,就應該在這個基礎上拓展更多的新動力,讓這一話語論述在島內獲得更多的認同。(台灣網記者 趙靜)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