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維護一中框架 深化和平發展--寫在“九二共識”二十週年之際

2012年11月27日 08:1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本月,海峽兩岸相關方面先後舉行研討會、座談會紀念“九二共識”達成二十週年,“九二共識”首次被寫入中共黨代會的報告。兩岸雙方均予以高度重視和隆重紀念,不惟為了再度確認歷史事實,更是為了汲取歷史經驗,鞏固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牢牢把握正確方向,不斷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嶄新局面。

  “九二共識”的緣起是為兩岸協商尋求與奠定政治基礎。兩岸授權民間團體事務性協商開啟後,需要雙方為協商奠定明確的政治基礎。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在香港舉行會談,會談後又通過數次函電往來,最終形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共識,後被稱為“九二共識”。

  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才能在隔絕40多年後舉行汪辜會談;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國共兩黨領導人才能在2005年4月舉行歷史性會談,共同發佈“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雙方才能在2008年6月恢復兩會制度性協商,先後達成ECFA等18項協議和多項共識;正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才能形成今天的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大交流態勢。由此可見,“九二共識”不僅成為打開兩岸協商大門的鑰匙和穩定臺海局勢的“定海神針”,而且成為開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的基石。

  “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兩岸儘管尚未統一,但中國領土和主權並未分裂,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時隔20年,兩岸雙方再度確認這一事實,有助於維護一個中國框架,有利於增進雙方政治互信。只要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兩岸關係發展就能保持正確方向,兩岸之間就什麼問題都可以談,什麼事情都可以商量,什麼困難都可以設法克服。未來,要進一步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關鍵是要在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促進兩岸雙方就維護一個中國框架形成更為清晰的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從而為兩岸關係向前發展提供更強大的動力,開闢更寬廣的道路。

  “九二共識”的精髓是求同存異。它的達成,體現了兩岸中國人高度的政治智慧。必須清醒認識到,作為中國內戰以及外國勢力干涉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臺灣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法律、國際關係以及民族情感等方方面面,錯綜複雜,千頭萬緒。兩岸多年隔絕造成的各種分歧與誤解,更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經過20年特別是近5年來的發展與突破,當前兩岸關係固然具備了進一步和平發展的有利條件,但深層次問題和固有矛盾也在逐漸顯現。繼續擱置爭議、求同存異,才能以務實的態度,循序漸進地解決兩岸間的各種難題,不斷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基礎,拓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

  著眼未來,尋求破解兩岸關係中的癥結性問題和深層次難題,包括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等,需要雙方有更高超的智慧、更堅毅的勇氣、更寬闊的胸懷。我們堅信,只要雙方恪守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就一定能保持良性互動,聚同化異,合情合理解決相關問題。當前,兩岸雙方可以鼓勵學術界進行務實探討,累積共識,為妥善處理兩岸關係中的深層問題逐步創造條件。

  當前,支援“九二共識”已成為臺灣多數民眾的主流意見。事實證明:穩定和發展兩岸關係,才是臺灣人民的選擇;擴大交流合作、共用發展成果,才符合臺灣同胞的切身權益;攜手推進兩岸關係、追求國家統一,才有臺灣的光明前途。臺灣當局、臺灣主要政黨,都應從中看清形勢,深刻體認。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