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吳伯雄三度返鄉祭祖:全家回來最有感覺

2012年11月23日 09:51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22日上午9時許,踏上思賢村內通向吳氏宗祠“崇德堂”熟悉的石板路,74歲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和夫人戴美玉已是第三次回到祖籍地——福建龍岩永定下洋鎮思賢村祭祖。

  “崇德堂”內,吳伯雄帶著親人們在執事引導下完成上香、鮮花、敬酒、誦讀祭文等客家祭祖傳統禮儀。

  與前兩次祭祖不同,吳伯雄這次帶來了自己的兒子、女兒、侄子,還有分別旅居日本和美國的姐姐、妹妹。

  四年前返鄉祭祖時,吳伯雄在永定“土樓王子”振成樓前説,“下次一定要帶兒子來”;這一次,他在振成樓前告訴記者,“全家回來最有感覺”。

  在“崇德堂”前向宗親們致辭時,吳伯雄向宗親們一一介紹陪同自己返鄉祭祖的親人。他説,“慎終追遠,飲水思源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他也一直以這樣的傳統“勉勵孩子”。

  除了親人齊聚祭祖“意義特別重大”,吳伯雄第三度返鄉祭祖感受到的另一個變化則是:每次回來祖地都有改進和進步,“是完全不同的風貌”。

  吳伯雄回憶説,自己第一次返鄉祭祖時,思賢村洗手間還很簡陋,連門都沒有;此次卻已建成了“最美麗的衛生間”,自己感受到了祖地交通建設、房屋建設和經濟發展的突飛猛進,這是“用客家人吃苦耐勞的精神打造出的亮麗成績”。

  再次來到客家土樓“振成樓”參觀,吳伯雄也讚揚這裡的環境越來越好,會“吸引全世界越來越多人來”。

  今年6月,包括吳伯雄祖籍地思賢村、客家土樓、客家文化博覽園在內,永定的客家文化園被大陸列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成為兩岸民眾往來、交流情誼的重要平臺。

  祖地風貌在變化,而祖地鄉親和吳伯雄之間的情誼則一如以往。

  當天一大早,中新社記者在思賢村看到,很多村民早早就聚集在村口,備好了舞龍、舞獅、大鼓等,用最隆重的禮節歡迎他們的“宗長”和“鄉賢”吳伯雄“大哥”。還有很多吳氏宗親也從周邊的村莊,甚至是龍岩新羅區等地趕來,希望向吳伯雄表示歡迎。

  思賢村村長告訴記者,此次宗親們專門為吳伯雄準備了一幅描繪“思賢全景”的國畫作為禮物,希望他在臺灣也能時刻感受祖地風貌。

  正在宗祠裏張羅的吳幹林説,吳伯雄三次返鄉祭祖,他都親身經歷。第一次返鄉祭祖時,雖然此前素未謀面,但吳伯雄一下車,他就認出來了,“這是一種特殊的親情”。

  此次,吳幹林負責準備吳伯雄祭祖的物品。他指著祭品告訴記者,這些都是按照客家風俗和吳伯雄的意願備置的,其中火龍果象徵著“紅紅火火”,柑桔代表“平安”,發糕象徵“發財”,都代表了宗親們對吳伯雄宗親的美好祝願。

  宗親們的情誼讓吳伯雄十分感動。他説,“每次回到老家,看到鄉親們都是那麼親切,那麼可愛”,這種“血肉相連”的感情,是到哪都切不斷的。

  吳伯雄説,自己近年從事兩岸和平發展的工作,也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大家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經濟合作手攜手,文化交流心連心”。

  此次返鄉,吳伯雄向宗祠和思賢小學各捐贈五萬元人民幣。吳伯雄特別講道,贈給宗祠的五萬元人民幣,代表了他的“一份責任”。

  在祭祖完畢離開“崇德堂”前,吳伯雄在宗祠內神情肅穆,矗立良久。他在宗祠前向鄉親們保證:這次祭祖“絕對不是最後一次,還會越來越多次。”(陳悅)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