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追隨中共的臺灣黃埔生 詮釋深厚故鄉情愫

2012年10月24日 0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孫中山先生創建黃埔軍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黃埔軍校的創辦,體現國共兩黨在軍事方面的合作。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黃埔軍校共開辦6期,中共革命理念對臺灣籍黃埔學生産生較大影響,他們參加北伐戰爭,為臺灣光復和祖國統一竭力虔心。

  黃埔軍校的中共臺籍黨員

  黃埔三期生林文騰,彰化人,在黃埔軍校讀書期間加入中共,1927年4月蔣介石“清黨”後赴武漢繼續黨的活動,後經上海到廈門,從事中共革命活動。抗戰爆發後,參加抗日戰爭。臺灣光復後,與在臺灣從事地下活動的謝雪紅密切聯絡。

  黃埔四期生張克敏,臺中人,在黃埔軍校讀書期間加入中共,1927年在武漢、上海、廈門等地參加地下活動。1928年在臺結識臺共領導人謝雪紅,支援謝雪紅創辦國際書局,後赴大陸,曾在漳州等地開展地下活動。抗戰時期,任臺灣義勇總隊副總隊長,抗戰勝利後,受李友邦派遣,在臺北升起象徵收復臺灣的第一面國旗。

  黃埔六期生楊春錦,桃園人,與兄楊春松(中共黨員、臺灣農民運動領導人)同赴大陸,1927年12月參加中共領導的廣州起義,1928年,在海豐戰役中犧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