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藝術院校校長期許中華文化在世界發揮更大力量

2012年10月21日 08:2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為期兩天的“兩岸藝術院校校長論壇”20日在臺北藝術大學閉幕。海峽兩岸9所藝術大學校長及專家期許未來更緊密攜手,讓中華文化在世界發揮更大力量。

  兩岸文化的交流離不開文字。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20日在論壇上進行“書同文”專題演講時表示,臺灣今年2月上線的“中華文化語文知識庫”,用雲端分享的概念,著重繁體字和簡體字的線上交流,結合動畫與傳統書法,註釋繁簡體字的差異所在。

  劉兆玄希望,在流行文字的交流區部分,未來有更多大陸朋友一同貢獻參與線上編纂,如此兩岸使用者一起參加,必能通過認識文字的故事,進一步促進彼此文化交流。他提出的這一觀點,受到與會兩岸藝術院校代表們的認同與讚賞。

  兩岸及全球化藝術的整合與多元化塑造,也是與會校長和專家探討的話題。他們強調在這當中必須尋求互補原則,求同中也要存異。在發展差異性上,彼此還必須相互學習借鑒。

  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許舒亞在會上表示,在和臺灣方面合作京劇、歌劇等多個項目的過程中,感受到臺灣藝術走得很靠前。他説,像這樣的兩岸持續交流,可以作為彼此很好的互動模式。

  臺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也期盼透過整合臺灣的多元性和大陸市場,推動文創産業,彼此聯繫。他也認為,必須創造出彼此不斷進步的機會,才能迸發藝術的能量。

  朱宗慶表示,兩岸藝術教育交流漸漸落實,來臺灣交換學習的陸生,在課堂上像海綿吸收新知,在課堂外認識寶島上各角落的人與事。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臺灣人到大陸積累經驗,包括工作、求學甚至結婚,不論長期或短期,都已經被各種藝術形式記錄下來並且傳播出去,這些體現在文化和藝術上的逐漸深化,成了兩岸交流下的效應。

  傳統與創新是本次論壇的重點議題。擔任主持人的臺灣法藍瓷品牌創辦人陳立恒表示,藝術是感性的活動,必須在生活産品上提升藝術性,才能創造出價值,因此,藝術的力量求的是“美”,同時體現其與時俱進的意義。

  南京藝術學院院長鄒建平表示,他期待社會更尊重藝術,才能發揮藝術真正的力量,像是大陸敦煌佛像的笑容,絕對不比蒙娜麗莎的微笑差,但是人們卻不知道作者是誰,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與會者期許,面對藝術的困境與挑戰,兩岸未來通過更多在藝術教育上的互動,發展出各自的特色,創造出彼此不斷進步的機會。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