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媒:民進黨要求加強對陸資設限徒增困擾

2012年10月18日 19:5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施顏祥(左)及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王郁琦(右)就民進黨所提“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進行專案報告。圖片來源:臺灣《旺報》

     台灣網10月18日消息 臺灣《旺報》18日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團提出限制陸資赴臺投資修正草案版本,民間資本額度超過5億元新台幣的陸資赴臺投資案,必須于30日前預告並整個流程預估要3個月。在全球紛紛拿出招商引資法寶時,民進黨的提案無疑將大陸帶給臺灣的和平紅利與經濟利多拒之門外。民進黨提案的內容仍是意識型態挂帥,為重返執政贏回民心,就應以開放的心胸,解開“逢中必反”的刻板觀念。

  評論指出,當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經濟持續探底的陰霾中,紛紛拿出對外招商引資的法寶時,民進黨竟提案要求加強對陸資設限,將臺灣的安全因素無限上綱,不僅影響臺灣的經濟動能,更是昧于國際潮流;朝野本應理性思考,如何有效鬆綁陸資赴臺政策,卻一再讓臺民意機構淪為意識型態挂帥的口水戰場,徒增政治紛擾,絕非民眾之福。

  依民進黨團所提修正草案版本,民間資本額度超過5億元新台幣的陸資赴臺投資案,必須于30日前預告、依行政程式進行聽證,並邀學者專家參與“陸資投資審議委員會”審查,整個流程預估要3個月。在全球擴大招商之際,民進黨的提案,毋寧是把資本往外推,誰還想來臺投資。

  但正如臺當局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施顏祥引述統計資料,臺灣每年總體投資額超過2萬億新台幣,陸資赴臺目前1年只有1億多美元,兩者差距甚大,臺灣經濟不會因擴大開放陸資而受控制。

  評論認為,民進黨提案的內容仍是意識型態挂帥,選擇以閉鎖的姿態面對大陸資本與兩岸關係,這種做法只會給外界拼政治而非拼經濟的負面印象。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説要“面對‘中國’”,但民進黨民意代表的觀念仍鎖在過去的僵化思維中,不能突破。

  評論指出,無可爭辯的是,大陸已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兩岸近年來透過制度化協商與互動改善關係,進而為兩岸帶來和平紅利、創造經濟利多;民進黨若想啟動兩岸路線轉型工程,為重返執政贏回民心,就應以開放的心胸,解開“逢中必反”的刻板觀念。(台灣網 杜美瑩)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